儿童便秘是由于排便规律改变所致,儿童出现如排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干燥、秘结不通、排便不规律等现象,家长就一定要警惕起来了。那么,遇到儿童便秘怎么办?3月28日是“中国便秘日”,消化内科医生就给家长介绍一种有效的调理方法。
“鼓肚子,哎,鼓鼓鼓,鼓起来,好,休息一下。”
首都儿科研究所消化内科病房内,主管护师李晓一手扶着小满(化名),一手摸着他的肚子。5岁的小满坐在小马桶上,全神贯注地盯着显示屏上两只正在飞翔的小马,一边听着护士姐姐的口令,一边努力控制着肛门肌肉,让两只小飞马按照规定的路线吃掉彩虹糖。
小满体验的“游戏”是一个新的便秘治疗项目——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非创伤性治疗,特别适用于便秘患者、大便失禁的患者、排便感觉功能障碍的患儿,避免了手术,无痛苦,安全可靠,不会造成并发症和后遗症。从目前的临床上看,8岁以上患儿的治疗效果更显著。
便秘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症状,是一种长期持续的胃肠功能障碍,可始于新生儿期,并可能持续至成人期。儿童便秘大多为功能性便秘,主要是排便时腹肌、盆底肌及括约肌协调和协同功能不良造成的,常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无便意、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大便失禁等症状。
正常的排便是腹内压和直肠内压增加,耻骨直肠肌和肛门外括约肌松弛,使便便排出。而盆底协调不良的患儿在排便时,盆底肌反常收缩,耻骨直肠肌和肛门外括约肌不出现松弛,即腹肌与盆底肌矛盾运动,导致便便不能排出。
一般来说,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如厕训练、药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心理行为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生物反馈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式,是通过电脑进行信息转换,把一些不能被我们自身感知的生理及病理生理活动(如排便过程),转化为声音、图像等可被感知的形式(如卡通图像等),从而让患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在医师指导下,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身异常的生理活动,通过多次反复训练,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并建立正常生理活动。
患儿治疗时,需要在身体上贴3个监测电极,其中2个在肛门两侧肌肉,1个在大腿外侧,一根前端带有一个球囊的测压导管插入肛门,让患儿模拟排便的动作,观察压力变化。患儿通过显示屏看到自己排便时肛门直肠肌肉的活动情况,根据“游戏”信号自我调节,放松盆底肌和肛门外括约肌,感受直肠压上升、肛管压下降的正确排便感觉。每周治疗2-5次,每次30-40分钟,6-8次为一个疗程。回家后再按照正确的动作练习,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一般间断治疗数疗程后,患儿排便就可以基本恢复正常。
文/邱爽 宁慧娟(首都儿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