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开工以来,保定玄云涡喷动力研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霍向龙和同事们就忙得不可开交。超2万平方米的总部研发生产基地下个月即将动工。这个十倍于公司当前厂房面积的新“家”,无疑将使得团队研发、产能等各方面能力都迈上新台阶。
霍向龙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去年公司实现营收2000万元,从今年年初与客户的交流情况来看,今年业务还会进一步增长。基于此,他们定下了新一年里销量翻倍的“小目标”。
“我们是一家‘中关村’企业,入驻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就在七八年前,公司刚刚起步时,霍向龙没有想到,一群土生土长保定人的创业梦会打上闪亮的“中关村”烙印。
“公司发展乘上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受益于中关村的金字招牌和贴心服务。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是我们的伯乐。”霍向龙感叹。
三年前,中关村首个京外创新中心、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负责人和当地政府一行人驾车七拐八拐,开进保定一个村镇,将霍向龙团队从塑料布搭成一片棚子挡风的简陋厂房,请进了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
别看车间简陋,这个名叫“玄云”的创业团队,当时的成果却已堪称“豪华”——5年自主研发,获得十余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团队自主研制的无人机涡喷发动机已经凭借全行业领先的技术指标闯进了欧美发达国家市场。
如此强劲的自主创新实力,让这个深藏在保定村庄里的创业项目被全国多个省市盯上,甚至有南方城市想要隔空“挖角”。
“你们专注研发,所有资源对接的事,我们来做,军民融合、高新企业资质,我们帮着牵线去申请。”创新中心负责人的“一揽子”服务承诺,让这个多年埋头产品研发的团队动了心。
入驻创新中心给这个蛰伏于村镇的科创团队装上了动力强劲的“加速器”。有“中关村”这一极具科技创新标杆意义的品牌背书,原本对玄云就有兴趣的合作伙伴、潜在客户打消了顾虑,公司订单量猛增,还获得了上市公司的参股投资。不久前,玄云还入选了2020年度“创新保定”十大创新企业名单,成为当地自主创新发展的标杆企业。
平均年龄35岁的发烧友,将爱好变为事业,年产值超2000万元……这是一群怀揣技术与热情的普通人的故事,也是中关村创新生态赋能京外企业的生动案例。
扶助河北本土创业者创新逐梦的同时,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更为来自北京的创新成果打开广阔的落地空间。
一片厚度仅为0.5毫米、长宽均为120毫米的陶瓷片,能为一盏400瓦的LED灯进行散热。这是保定中创燕园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成果之一。
依托来自北京大学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的科研成果,2016年,北京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专家、保定人孙永健,带领一批北大半导体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在保定中关村创新基地创办中创燕园,并建起实验室、厂房及保定首个超洁净车间,实现中国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究成果产业化落地的梦想。
截至目前,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吸引包括中国信通院、中创燕园、玄云动力、诺未科技、隆元达等近400家知名企业和机构注册办公。据统计,入驻企业累积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知识产权650余件,吸引双创人才4000多名,基本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三大产业微集群,企业活力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