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一网统管”市域物联网运营中心内景。 邢千里 摄
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迈入“十四五”,数字中国建设焕发生机。
两会会场上,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字中国”这一关键词,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更要用法律法规为数字的流通运用扎好“篱笆”。
数字时代,为生活添便捷,更让人们有了新期待。
数字经济:“一业一特色”推动转型构筑新优势
数据的诞生,推动移动互联网升级为物联网,也孕育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日复一日的集聚下,海量数据与场景也激发传统行业与传统生活方式的“华丽转身”,催生了新兴产业与新业态,数据变成了当下重要的生产力之一,更释放出强劲动能,成为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新技术,是数字化进程中最清晰的产物与最坚实的 “底座”。不少代表、委员表示,应聚焦新网络、新平台、新终端,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运用。全国政协委员张英发现,不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在性能提升和迭代升级方面进展缓慢,这背后折射的是“数字核心技术自立自强迫在眉睫”,她建议围绕工业软硬件、工业操作系统、高端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通过应用牵引、整体带动、揭榜挂帅等一系列创新机制,鼓励国资国企和重点领域优先部署应用。
数字技术为一批传统产业赋能,也带动新兴产业落地生根。全国人大代表邵志清非常看好产业数字化发展,他建议大力建设数字工厂,发展工业互联网,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完善整个产业的数字生态,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小企业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力军。代表、委员也发现,中小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程度及支持力度有待提升。张英认为,可以制定“一业一特色”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和评价机制,分类分级指导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同时建议打造一批特点鲜明、导向明确、具有行业赋能作用的工业互联网公共平台,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全国人大代表丁光宏则从实际需求层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提高扶持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的资金规模,包括支持软件、应用和设备上云,帮助它们加快在云端部署。他同时指出,应该将数字化能力建设作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加大补贴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培养数字化转型所需人才。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市场监管服务保障现场指挥中心全新打造的“智能监控平台”,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时监控食品安全问题,今年还渗透到药品和电梯领域,实时保障维度进一步拓宽。 袁婧 摄
数字政府:设立国家“数据银行”释放关键数据治理效能
对于政府管理服务而言,数字化就意味着要从顶层设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与模式优化,从而提高决策科学性与服务效率。
全国政协委员谈剑锋说,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和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蕴藏着巨大价值。经过深入挖掘及应用,数据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重塑国家竞争优势,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合理的调控才能让水流动得更畅通有序,加速循环”。他认为,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是数据政府建设的第一步。通过建立健全国家公共数据资源体系,让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汇聚融合、深度利用。“提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功能,健全数据资源目录和责任清单制度,基础信息资源共享才可获得实效。”此次,他递交了一份提案,《关于建议设立国家“数据银行”,加强对唯一性不可再生关键数据管控》,建议设立国家“数据银行”,由国家成立专门机构统一管控,负责关键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确权等。这样不仅可以推动公共数据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也能以最大程度保障关键数据安全和国家安全。
近年来,“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已成为上海推进政府服务和城市管理的重要载体,“互联网+政务服务”也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在许多代表、委员看来,通过构建数字技术辅助政府决策机制,并提高大数据动态预警水平,能够提升政府在应对公共事件时的韧性,最终让人们生活安心。
“数据价值不仅在于多少,更重要的在于如何挖掘,释放数据背后的效能。”两会现场,也有代表、委员发出这样的呼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大数据科学合理挖掘,释放经济效益和治理效能。谈剑锋建议对数据确权、合规流转等问题明确法规和操作细则,对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处罚力度,同时建立一套评测标准和认证体系,为相关企业在处理交易数据及信息时提供可以借鉴的合规标准。这样一来,数据生产力和治理力可在安全范围内最大程度释放,助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也帮助政府在社会治理的各种实践中构建一套与数字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
数字生活:重视乡村数字新基建助力乡村振兴
从一部手机解决琐碎小事,到互联网医疗保障健康,再到智能化产品推动城乡发展,数字技术正全方位融入人们社会交往与日常生活,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的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王霞深深体会到数字生活带来的喜悦:城市大脑、“互联网+政务服务”、智能交通、智慧养老等云平台、移动应用,方便群众办事、提高社会治理效率,成为高品质生活的应有之义。
以养老为例,部分养老院开始试点“智能养老”,一台健康体征自助监测设备可为老人构建完整“健康拼图”,更多便捷程序和场景的应用,也弥合了老年群体面对的数字鸿沟。
同样,智慧城市也是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更应该强调共建共治共享。“数据要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互融合、相互赋能、协同共建。以市场主体为例,大数据应用推动企业运营服务升级,实现更高效能、更高质量发展,当下的数字中国建设,同样离不开市场主体的推动。”邵志清说。
购物消费、居家生活、旅游休闲、交通出行等越来越多生活场景数字化,一幅“数字生活新图景”正缓缓展开。代表、委员就此建议,要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识的新型数字生活,就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
推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数字化也将推动乡村治理模式升级。代表、委员建议要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推动乡村治理的数字化,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谈剑锋建议:在乡村强化数字新基建,建设党务、政务、服务的数字化平台,将基层重大决策、重大活动、重大项目、补贴补助发放、财政资金使用等信息及时推送群众,同步畅通群众意见反馈渠道、充分听取民情民意,提高数字乡村的运行效率和宜居度。
卡斯柯信号公司内的上海轨交无人驾驶工程技术中心。邢千里 摄
数字生态:为数据披上“铠甲”,全生命周期保障数据安全
为数据披上“铠甲”,在推进流通运行的同时,更要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大生态——代表委员们不约而同聚焦到数据的安全,“小到个人隐私,大到社会公共系统,数据治理既要垫实‘底座’,也要扎好‘篱笆’”。
从更广范畴看,数据安全从个人到国家,再到国际间交流,都需要安全来“兜底”。加强数据安全评估,推动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才能实现全生命周期地保障数据安全。在此基础上,全国人大代表张兆安递交了一份《关于保障重要数据跨境流动的建议》,他认为要完善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根据因数据遭篡改、破坏、泄露或非法利用,可能对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带来不同影响而进行分级,以此决定数据跨境流动的程度。”他也建议组建包括自评估机制、联审联评机制、安全检查机制和信用管理机制在内的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体系,形成国际合作管理机制,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的数字生态。
谈剑锋在查阅资料时发现,生活中不少人会因隐私数据泄露而遭受攻击。包括指纹、DNA等在内的个人生物特征数据,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特征,一旦被窃取、无法追回并变更,对个人隐私保护带来极大风险。他在提案中指出,要加快相关法规制度建设,严格规范和落实关键数据的采集、存储和使用。同时加强数据治理和数据监管,严控大数据的使用场景,避免过度、无序、随意地采集。
规范有序的政策,不仅用于传统行业,新兴产业同样需要“紧箍咒”。已进入快速发展期的智能汽车产业,正依靠大量车载传感器和交互应用,获取并处理成千上万个人数据、地理环境数据、道路交通实时数据等。这也让代表、委员提到了相关数据安全的保护和监管。谈剑锋在提案中提出:完善和落实智能汽车软件供应链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可从软件供应链切入,进行软件代码安全审核和规范,并要求各类软件都通过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