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会与民意的共振中坚定制度自信

2021-03-05 09:01:02

来源:互联网

大家关心什么、期盼什么,两会就聚焦什么、讨论什么。今天的中国两会,完全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透过这面镜子,我们能够体会到,“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政治制度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中国式民主”一定可以更好地凝心聚力。

早春三月,中国再度进入“两会时间”。肩负着全国人民的殷殷期望,代表委员汇聚北京、共商国是,让14亿人的声音从“江湖之远”直通“庙堂之高”。

如往年一样,这场“春天的盛会”备受瞩目。全球媒体纷纷“向东看”,有西方媒体感慨,“中国能够举办‘两会’,本身就是一种胜利”。在国内舆论场上,从“这些看点请收好”到“你有哪些新期待”,一系列“两会前瞻”持续刷屏;代表委员们的发声实时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榜,讨论度动辄以百万千万计;两会vlog在短视频平台的点击量居高不下,“这条建议戳到我”等弹幕表达着大众心声……不夸张地说,两会吸引着全国人民的目光,大家都想从中看到未来。

国计和民生的高度呼应,确实是观察这件政治大事的重要视角。两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一种仪式展示,是“中国式民主”的一种实体运行。在这个全国最高的议事平台上,社会各群体的诉求以及现实发展的瓶颈得到公开展示、有序表达。在对话中凝聚共识,在共商中求取答案,依托这套独具中国特色的制度,我们的政治运行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有所盼,政有所为”,有效杜绝了互相掣肘、低效决策,保证了人民能够广泛参与到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来。

大家关心什么、期盼什么,两会就聚焦什么、讨论什么。揆诸今年两会,怎样减轻独生子女照顾患病老人的负担,如何保障“灵活用工”群体的劳动权益,如何调整个税政策进一步刺激消费……一系列你我他关心的最新话题悉数在列。而提出问题只是第一步,两会更是一个汇聚改革智慧、推动问题解决的制度化渠道。回望近些年民生领域的重大进展,从17种抗癌药实现“降价入医保”,到个税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并增加抵扣项目,再到“携号转网”在全国落地,其实都能从两会找到源头。这么多年来,一道道关乎国计民生的时代课题,历经两会讨论而最终解决,构成了社会进步的注脚。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两会始终保持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又倒逼我们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近些年,两会的鲜明趋势就是愈发注重开放度和参与度。“部长通道”“委员通道”“代表通道”相继亮相,发言人面对镜头侃侃而谈、直言不讳;依托新兴媒体技术,两会吸纳民意更便捷,“我向总理说句话”等平台让网民声音直通大会堂。基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今年两会缩短了会期、压减了现场报道媒体等人员,但“云端开会”“见屏如面”等新尝试也带来了新体验,进一步激发了网友们参与政治大事的积极性。可以说,今天的中国两会,完全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透过这面镜子,我们能够体会到,“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政治制度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也遭遇着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过去我们是顺势而上,机遇比较好把握;现在要顶风而行,把握机遇的难度骤增。与此同时,社会日益多元开放,各种利益博弈和矛盾冲突增多,许多事情遭遇“两难”甚至“多难”,很多问题不是简单地大声呼吁、加大资金投入、出台一项新政就能够迎刃而解的。老百姓的权利意识、发声热情愈发高涨,各陈己见、交锋激辩渐成民主政治生活常态。治国理政必须学会在这种环境中寻找共鸣点,善于把庞杂民意最大程度地转化为国家共识。这个意义上,我们更要用好两会等平台,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做到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式民主”好用管用。新形势下,继续激发制度效能,我们一定可以更好地凝心聚力。

两会是一个直观感受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和独特性的机会,也是一个夯实制度自信、坚定前进步伐的节点。当越来越多具体而微的梦想诉求在这个平台寻找到“最大公约数”,势必会凝聚起“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奋斗合力,书写更多充满希望的中国故事。

关键词: 两会 民意 共振 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