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连续两年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进军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同时也向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广东本土城商行,广东华兴银行始终坚持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目标,积极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号召与要求,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资源投入,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发力产业金融,筑牢高质量发展之基
产业是经济发展之基。在新的发展阶段,广东明确提出,要强化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
近年来,华兴银行积极策应广东“制造业当家”发展战略,围绕制造业产业升级迸发的金融新需求,重点发展制造业以及供应链金融业务,支持区域特色和优势产业。
与此同时,华兴银行主动发力布局园区金融新赛道。一方面,通过近半年的实地考察与市场容量调研,深入研究探讨重点产业园区产融结合与开发,对地方政府主导、园区运营方主导的园区业务的产业园开展分类画型,制定准入打分卡实现精准营销,形成《产业园区开发及运营融资业务授信政策指引》;另一方面,基于园区内产业、企业构建园区金融全产品体系,加强工业园区专属产品“兴园贷”推广,深化与头部产业园开发及运营商合作,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科技企业发展。
此外,华兴银行为了强化对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的金融服务保障,不断优化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产品服务,过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等手段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
深耕绿色金融,推动经济绿色发展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绿色金融正在加速推动我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在广东,“绿美广东”建设如火如荼,而背后的绿色金融支持亦是重要的一环。在华兴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也一直是重点业务方向之一。
据了解,目前华兴银行已经将发展绿色金融提升至战略高度,通过组织架构、政策优化、精细化管理等,探寻经营管理新路径,多维度促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以把握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一方面,华兴银行成立行领导级别的绿色金融领导小组,并设置绿色金融专属管理团队,形成“1+N”多部门共同合作,权责清晰、统一协调、各司其职;另一方面,该行通过制定绿色金融相关管理办法、操作指引,形成了有效的业务管理体系,并从考核评价、资源配置等方面建立绿色信贷业务激励机制,明确将绿色信贷纳入其授信支持范围,引导各分支机构深耕绿色金融业务。
在产品创新方面,华兴银行打造了多元化产品体系,多角度满足客户的综合金融需求。目前主要产品包含以碳资产或碳排放配额作为抵押物的金融产品“兴碳贷”、以项目特许经营权及其收益权质押作为担保方式的“节能环保项目特许经营权收益权质押融资业务”、以节能服务公司凭借其合同能源项目项下的未来收益权作质押的“合同能源管理贷款”等,同时,该行还不断探索科技转型,创新线上绿色供应链金融,推出数字函证系统等,为企业解压减负、降低成本,提升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水平。截至2023年12月末,广东华兴银行绿色信贷余额205.08亿元,增幅29.31%,占对公贷款规模11.24%,绿色信贷规模居广东省城商行第二位。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华兴银行表示,未来将继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创新,为推动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华兴力量”。
加快数智转型,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在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银行业加快数智化转型既是强化自身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必要手段。
作为广东银保机构数字化转型试点机构之一,华兴银行很早便明确要加速推进数智化转型,全力将该行建设成为一个市场领先的智能化、数字化、科技型的现代银行。
据了解,为了夯实数智化转型的基础,华兴银行在2023年5月成功上线新一代信息系统工程,重构了核心、信贷、核算三大领域业务能力,“柜台服务、自助服务、移动服务、远程服务”全渠道联动、服务效率大幅提升,全面完成架构治理、服务治理和数据治理,为华兴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华兴银行构建了“敏态+稳态”双态研发模式,在手机银行、视频银行、智慧办公领域实现了“以用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快速迭代;全面引入并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交互智能、知识图谱、数字人等金融科技创新技术,有力支持了“科技华兴”战略的推进。
需要指出的是,华兴银行数智化能力的提升对该行对公业务的拓展形成了有效支撑。比如,该行创新打造的数字化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了产品服务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通过批量拓展产业链、供应链“小额分散”实体客群,从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数据为切入点,以1个产业平台+N个链上客户的“1+N”运营模式,先后落地养殖产业、塑化产业、冷链行业、运输产业、车险产业以及能源产业等六个产业金融场景。自该平台业务上线以来,累计自动化整理产业客户原始资料超过22万份,累计投放普惠贷款超过26亿元,做到了“零不良”的良好成绩。
华兴银行表示,接下来将继续聚焦客户经营需求,通过数智化能力建设增加业务产出、提升服务效率,高效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建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