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441.6万,占总人口的20.2%,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以老年用户为主体的“银发经济”也在加速崛起。在此背景下,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养老产业都面临着发展新机遇。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022年9月1日,北京人寿联合北京银行、北京康养集团、《中国银行保险报》共同举办首届北京养老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与会嘉宾围绕首都养老产业生态共建,探索首都养老金融事业创新发展。
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确立了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制度框架;5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和促进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通知》,明确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并规定了基本标准和原则。同时,各地区也相继出台了发展养老金融、推动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革等相关举措。
“一系列政策红利,让养老发展插上了金融的翅膀,装上了创新的引擎,养老金融的创新发展未来可期。”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维久表示,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专业化、市场化的养老需求快速增长,以老年用户为主体的“银发经济”在加速崛起。
与此同时,发展养老金融也是完善社会保障的题中之义。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社会保障面临的考验首当其冲。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柱独大” “二柱短板” “三柱滞后”。
“第一支柱的替代率过高,既加重了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也制约了二、三支柱的发展。”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市老龄协会党委书记、会长王小娥认为,发展养老金融是完善老年保障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也认为,我国要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多支柱养老金可以夯实应对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即通过基金投资收益的“市场红利”来替补消失的“人口红利”。
北京养老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北京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光磊表示,面对长寿时代养老保障挑战,金融业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将与养老息息相关的保险、健康与财富管理进行科学地整合,来满足全社会医养结合、富足养老的目标。人身险公司在提供养老保障和对接健康服务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提供养老保障方面,他举例称,寿险业有一句话叫做“做时间的朋友”,作为以客户生命为保险标的的寿险,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保险服务是其天然的使命,特别是寿险合同具有期限长的特点,这使寿险公司在为客户提供养老保障方面有更长的资本运营周期,进而能够践行长期主义,在更长的时间段为保险客户进行养老保障规划。在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方面,通过将健康险产品与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长寿时代保险客户的需求,也可以通过过程干预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同时,人身险行业自身也在经历着转型,针对长寿时代康养需求打造“保险+康养服务”保障体系,是当前寿险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一方面,健康险产品从直接的理赔服务转向全周期健康管理方案提供,从“病后赔付”到“提前预防”“管理改善健康状况”,已经是必然的趋势。“拓展健康险本身的服务内涵,将健康服务嵌入寿险企业自身的商业闭环,打造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前寿险企业成功转型的关键。”郭光磊董事长表示。
另一方面,在长寿时代,人人带病长期生存,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的养老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而更关注如何更健康、更加高质量地养老。打造“保险+康养服务”的内在融合的统一闭环,满足客户新常态下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需求,是保险业健康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
北京人寿将从三个方面打造“保险+康养服务”保障体系。一是推动养老保险产品服务创新,丰富养老保险产品体系,积极参与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常态化经营,积极参与商业长期护理险试点工作,积极推动普惠型养老保险产品创新;二是积极参与企业年金与个人养老金建设;三是构建康养服务平台,与相关主体开展合作。
本次峰会上,北京人寿分别与北京银行、北京康养集团进行了合作签约,未来将在养老金融创新、康养业务融合等领域协同互补,为客户的康养需求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据悉,北京人寿康养科技公司近日获得北京银保监局的批复,未来将以健康养老为切入点,以新兴科技和金融联动为手段,打造服务于全体居民的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保险+养老+医疗+健康管理+药品服务+紧急救援”的全方位新型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