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莹然倚谢庭,晓来风暖吐奇馨。”阳春时节,京城的玉兰花已灿然绽放。据《北京植物志》记载,明清时期北京已有玉兰树栽植,是一年一度京城最早盛开的木本观赏花卉之一,被称为“望春花”。
(资料图片)
明代以前,玉兰一直与其他几种木兰科植物混称为“木兰”。在元代袁华所编《二十四番花信》里,春分三候的花信“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这里的“木兰”,是明朝之前木兰花、辛夷花、玉兰花等几种木兰属植物的统称。《大明一统志》载:“五代时,南湖中建烟雨楼,楼前玉兰花莹洁清丽,与松柏相掩映,挺出楼外,亦是奇观。”这是历史文献中首次使用“玉兰”之名。此后,王象晋在《群芳谱》中称:“玉兰花九瓣,色白微碧,香味似兰,故名。丛生一干一花,皆着木末,绝无柔条……花落从蒂中抽叶,特异他花。”明末文震亨《长物志》称:“玉兰,宜种厅事前。对列数株,花时如玉圃琼林,最称绝胜。别有一种紫者,名木笔,不堪与玉兰作婢,古人称辛夷,即此花。”
玉兰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古代北方地区因气候等原因少有栽植,北京是地栽玉兰的最北极限。老北京人喜欢在院子里栽植海棠和玉兰,视其为荣华、富贵、高雅的象征,寓意“金玉满堂”。明代诗人丁雄飞在《邀六羽叔赏玉兰》中极力赞美白玉兰的高贵和纯洁:“玉兰雪为胚胎,香为脂髓。”清代进士赵执信在《大风惜兰花》中则讴歌了玉兰花顽强刚毅的品质:“如此高花白于雪,年年偏是斗风开。”
北京地区的玉兰花多在农历三月中下旬盛开,为京城初春时节最早绽放的花卉之一。玉兰花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历史上,北京各大寺院多栽植玉兰树,并以西山潭柘寺、大觉寺最为知名。佛教文化中,优昙华、曼陀罗花、莲花、山玉兰被称为“四大吉花”。其中山玉兰树姿高大,每年四至六月间在绿叶丛中开出碗口大的乳白色花朵,九枚花瓣舒展开放,中间直立着圆柱状的聚合果,恰似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座上,被称为“佛门圣洁之树”。但山玉兰多生长于我国西南海拔1500米至2800米的山地,而北京地区平均海拔只有40多米,受地域、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山玉兰在北京寺院里并不多见,佛门弟子便以生长于北京的玉兰树来代替“佛门圣树”山玉兰,在寺院里广泛种植。
从树龄来看,潭柘寺内的“二乔玉兰”已有四百多年。“二乔玉兰”在毗卢阁东侧,据传是明代所植。因盛开时呈下紫上白、双色渐变,所以人们用三国时期东吴的两位绝色美女“大乔”和“小乔”来作比喻,由此得名“二乔玉兰”。相比在北京地区较为常见的白玉兰、紫玉兰、黄玉兰,这种紫中带白、花呈双色的“二乔玉兰”极其罕见。
古玉兰为大觉寺“七绝”景观之一,种植在该寺南院四宜堂北殿堂门西侧,清代所植,高约15米,干周约1.5米,花繁瓣大,玉洁清香,被誉为北京“古玉兰之最”。据传雍正帝笃信佛教,为雍亲王时与大觉寺迦陵禅师私交甚笃,并对大觉寺进行了修建,增建了四宜堂、领要亭等。雍正甚爱玉兰,令人从杭州移植了两棵玉兰树,赐与大觉寺。迦陵禅师亲手将这两棵玉兰树栽于雍正帝敕建的四宜堂院内,这个院子也被称为“南玉兰院”。
“三山五园”中也广植玉兰树。康熙帝在畅春园植有玉兰,并写下《咏玉兰》诗:“琼枝本自江南种,移向春光上苑栽。试比群芳真皎洁,冰心一片晓风开。”每至园中玉兰花开之时,他便陪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到西花园里观赏玉兰。圆明园含韵斋是乾隆帝拈香进膳之所,也植有多株玉兰。乾隆九年(1744年)御制“西峰秀色”诗序曰:“轩楹洞达,面临翠巘,西山爽气在我襟袖。后宇为含韵斋,周植玉兰十余本,方春花气袭人,宛入众香国里。”他还以“玉兰”为题14次诗咏含韵斋,并将紫玉兰和白玉兰的区别和相互联系,以诗作了说明:“玉兰色白辛夷紫,白朵原从紫接成。不问花师不知故,由来记载鲜精评。”
颐和园乐寿堂前的玉兰花也极负盛名。乐寿堂是清漪园时期乾隆帝侍奉母亲休息的地方,因老太后喜欢玉兰,所以庭院内外栽了很多玉兰树。据传这些玉兰树都是乾隆帝命人从杭州西湖湖畔移植来的,花开之时香气袭人,被称为“玉香海”。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焚烧清漪园时,玉兰树绝大多数被毁,只有两棵幸存,一棵在乐寿堂殿后,是紫玉兰,一棵在邀月门南侧,为白玉兰。当时这棵白玉兰被烧得只剩下树桩,后在树桩四周萌发出四个新枝,两年之后竟开出花朵。慈禧太后对玉兰花也情有独钟,将乐寿堂作为寝宫,每至玉兰花开之时便居住于此。她曾对侍奉的太监、宫女言道:“乐寿堂玉兰是乾隆帝留下的,为先祖传下的福泽,是吉祥、昌瑞、纳福之仙木,应予厚待。”
故宫的玉兰花主要分布在慈宁宫、御花园、钟粹宫殿前。其中慈宁宫咸茗馆前有几株白玉兰和一株紫玉兰,相传是杭州灵隐寺高僧献给雍正帝的。咸丰帝也多来此赏花,并赋诗曰:“咸茗馆前三月半,紫云白雪玉玲珑。”
长安街的玉兰主要集中在新华门两侧,因地处市区中心,得益于背风朝阳的小气候,是北京地区开放最早的玉兰,花开之时与蓝天、红墙、黄色的琉璃瓦共同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而今,玉兰已成为京城园林、街道、水畔广植的花木,仲春时节,花开烂漫,在阳光的映照下,花朵洁白如雪、剔透似玉、馨香四溢,成为古都一道亮丽的风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