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以及一系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政策出台,文艺创作领域出现了“乡村热”。10月26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坊间对话”第15期“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艺术创新”在天桥艺术中心举行,与会嘉宾结合《山海情》《背篼里的春天》等作品,分享了乡村题材创作的幕后故事,并就文艺作品如何反映乡村现实问题等进行了交流。
前不久,根据同名电视剧改编的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在国家大剧院完成了首轮演出,一时间掀起了中国歌剧的“新时尚”。在剧中扮演青年干部马得福的演员马小明透露,自己就是宁夏人,小时候亲身感受过西海固地区的艰苦,后来也亲眼见证过当地自然环境和百姓生活的大变样。再加上这部歌剧在对白部分使用的是方言,家乡话让他的演绎更接地气。马小明认为,投入真情实感,演绎真实的故事,这样的作品一定能得到观众的认可。
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金郑建在《山海情》中饰演援宁干部陈金山,他说:“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就特别感动,舞台剧又是一次高度的凝练。”
编剧曲士飞分享了自己创作音乐诗化戏剧《背篼里的春天》的幕后故事。他认为,“乡村振兴题材的创作不能套路化,首先要尊重艺术规律,要塑造一批可信的、生动的艺术形象,其次是不要说教,态度要真诚,要把时代特点融入到创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