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看点:哭泣的打碗花

2022-09-23 07:52:14

来源:北京日报


(资料图)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记忆中故乡的那些野花野草,常常在我的脑海中萦绕。

小时候,故乡的田间地头、沟渠荒坡,随处可见一种野草花,纤细的茎蔓匍匐在地上或者攀绕在野草身上,看起来柔弱,生命力却顽强。它开着硬币大小的粉红、粉白的花,像牵牛花。小花很漂亮,惹得蝴蝶翩翩飞舞,可因为遍地都是,人们从没有把它当花来看待和呵护。

大学毕业后来到了遥远的异乡,在城市花园、林荫道边,甚至在那些幽深巷道斑驳的墙砖缝隙里,偶尔也会见到这种野草花,在城里,它形单影只,生长得谨小慎微。它的名字,我只在心底里默念,从来没有在别人面前提起过,因为家乡的方言太土了,我都不知道是哪几个字,别人又怎么会知晓?

一日,在网上搜索一种花的图片,猛然,一张图片上的野花吸引了我的目光,像他乡遇故知那样亲切。我把图放大了仔细地看,真是记忆中的它,让人隔着屏幕有一种想伸手触摸的感动。更令我惊喜的是,我终于读到了它的名字——打碗花。我一遍遍地念着“打碗花”,这个名字似曾相识,记忆中是许多文章里提到过的。我从没想过,它竟然是我不能再熟悉的那种野草花。

打碗花的来历是什么?上网搜,找不到一个让人信服的说法,人们只是用这句俗语来解释:采了打碗花,要打吃饭碗。大人们便告诫孩子不要采打碗花,否则吃饭要打破碗的,那肯定是要挨打的。读过的几篇写打碗花的文章,都讲述小孩子不顾父母告诫,忍不住采了几朵打碗花,谁知回家吃饭还真的打破了碗。其实,这种巧合只能用越紧张越容易出错解释吧。

我一遍遍地在心底里默念着打碗花那土气的乡名,离开故乡20多年,残存的记忆已渐渐模糊,我甚至不敢确定是不是那样发音的。忽然,“哭泣碗”三个字在我的脑海里跳了出来,它的发音就是“哭泣碗”的转音,含义也很贴切,一个土得掉渣的名字在我的转译下华丽变身,快要遗忘的记忆在脑海中复活,浓浓的乡愁又一次涌上心头。想到前几年秋天回故乡时,以前大片大片迎风傲霜的野菊花海,已经消失不见。大概在故乡人眼中,那是随意可以铲除的野草吧,而对于游子而言,却是最美好的乡愁记忆。

看来故乡人并不是随便给打碗花命名的,那些我们早已麻木的名字也许潜藏着先辈们了不起的智慧。我仿佛找到了沉寂在脑海深处的故乡风物的密语,土里土气的名字竟是那样意味深长。哭泣碗,哭泣碗……我觉得这个名字比它的“官名”更形象生动,故乡人天天这样叫它,但大概还没有一个人会去想是哪三个字,更不会去想为什么这样叫。

“采了打碗花,要打吃饭碗。”朴实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也许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警示——它可以给我们饭碗,也可以打破我们的饭碗。随着生态环境日益被破坏,目前地球上约有几万种动植物濒临灭绝。看来,“采了打碗花,要打吃饭碗”真不是危言耸听。对待无言的花草,再普通也不要去肆意践踏,也要多一些爱心和呵护。敬畏自然,未来才会少一些悔恨的哭泣。

关键词: 这个名字 城市花园 土里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