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每年4月到7月中下旬,世界上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候鸟北京雨燕,会选择在正阳门城楼上栖息,这样的景观已持续600余年。
每到这个时候,众多市民、摄影爱好者都会奔着北京中轴线上的正阳门而来,看追逐竞飞的雨燕,盘旋空中。
北京雨燕不仅是北京城市的文化符号,也是北京中轴线上的“活态文化”之一。中轴线申遗推出的首个数字形象,正是北京雨燕。
伴随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的步伐,正阳门城楼即将启动修缮,在此之前,研究人员针对修缮期间如何保护雨燕进行了专项研讨。“正阳门城楼的维修架子本应搭建好了,但考虑到雨燕要在城楼里孵化,架子会影响雨燕进出,所以要等8月份雨燕全部南飞之后再搭架子。”日前,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关战修说,“古建保护重要,生态保护同样重要!”
多年来,正阳门不仅给藏身于城楼顶层的雨燕巢穴安上了视频监控系统,而且开展了课题研究,以更好地保护这些京城“原住民”。通过监测,初步判断正阳门城楼上的雨燕巢穴约28个。以一家四口或五口在一个巢穴中生活计算,在正阳门栖息的雨燕约有百余只。
2018年,正阳门启动《古建保护与城市生态研究——以栖息在正阳门上的北京雨燕为例》系列课题,提取北京雨燕巢穴及粪便微生物DNA,定量分析其对正阳门砖木古建筑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雨燕粪便和巢穴对木质古建及彩绘不构成实质性影响。在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袁学军看来,与日晒雨淋对彩绘的影响相比,雨燕的影响微乎其微。
雨燕是念旧的鸟,第一年到一个地方筑巢后,以后每年都会回到这个“家”。如今,正阳门城楼顶层已经成了雨燕的“家”,每年它们都会在这里舒舒服服地住上几个月。
这几日,人们发现,正阳门城楼上的雨燕巢穴逐渐空了。看来,这些叽叽喳喳的雨燕已告别北京,又一次开启了奔向南方的长途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