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快播:他的作品是中国音乐文学的财富

2022-08-18 06:51:23

来源:北京日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乔羽思念会现场。记者 方非摄

写有《我的祖国》《难忘今宵》等多首经典作品的著名词作家、剧作家乔羽去世以来,业界对他的怀念不止。昨天,“永远的一条大河——乔羽先生思念会”在乔羽曾担任院长的中国歌剧舞剧院举办,郁钧剑、雷蕾等业内人士及评论家表达了对他的思念之情。

“永远的一条大河——乔羽先生思念会”由中国歌剧舞剧院主办,活动取名“思念会”而非追思会、追念会,正是来源于乔羽的名作《思念》,与会人士分享了他们与乔羽相处、共事、合作的点滴往事。

郁钧剑回忆起他第一次见到乔羽的场景。那是1978年,当时郁钧剑还在桂林歌舞团当演员。早在1960年前后,乔羽曾将广西彩调剧《刘三姐》改编成电影剧本《刘三姐》,而桂林歌舞团就是演出《刘三姐》的剧团,“就这么我来拜访乔羽先生,其实之前我们也不认识,我才二十出头,乔羽老师就说‘刘三姐故乡的人来了’,和我就聊了起来。”

在郁钧剑印象里,乔羽特别健谈,热情地讲起当年他在广西改编《刘三姐》的故事。当年广西彩调剧《刘三姐》里有一个特殊的形象——媒婆,但乔羽觉得这个角色特别乡土,改编时就去掉了,同时在电影里加上了“采茶舞”和“对歌”的部分。“结果等我们后来重排彩调剧《刘三姐》的时候,就把电影里的对歌和采茶舞加了进去,成为全剧的亮点。”郁钧剑感慨,乔羽先生有很强的艺术感知力,他知道艺术里什么是好东西,什么是不好的。

改编《刘三姐》时,乔羽与作曲家、电影音乐人雷振邦曾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雷振邦的女儿、作曲家雷蕾也来到思念会现场。2016年,雷蕾曾受中国歌剧舞剧院委托创作歌剧《刘三姐》,她找到了当年乔羽改编的《刘三姐》剧本,和广西彩调剧进行仔细对比,她惊讶地发现,乔羽在民歌的基础上做了很多升华,改动幅度之大绝对超出想象。雷蕾说:“可以说他为民歌插上了翅膀。”

说到家里两代人的情谊,雷蕾也难掩激动,“我一直有一个遗憾,乔老爷那么亲切幽默,又喜欢喝点小酒,我家里有瓶好酒,老说忙完了等一等去看他,结果……”雷蕾的眼泪夺眶而出,“今天我想说,乔伯伯我们永远怀念您!”

乔羽作为词作家、剧作家,他的语言能做到既凝练又易懂,这一点让与会人士深深感佩。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长宋小明说,乔羽小时候受过良好的古典文学启蒙教育,还曾在战时进入北方大学读书,但在上世纪50年代,还不到30岁的乔羽主动申请到基层挂职,就在邢台地区的县里工作,“他当时还不住在县委,说要住就住在村里,和老百姓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工作,一干就是五年。”宋小明说,乔羽很早就明白,歌词要唱给老百姓听,就要用老百姓的语言唱,“这五年的时间也形成乔羽的语言特点,他的语言不能只用朴素、质朴来形容,而是达到化境,他的作品是中国音乐文学的财富。”

会上,还有不少人提到了乔羽的艺术管理才能。著名音乐评论家陈志音说,曾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国歌剧经典《原野》就是在时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乔羽的推动下完成的,“《原野》的作曲金湘说过,没有乔羽就没有歌剧《原野》。”在金湘刚写出《原野》后,有很多人批评这不是民族歌剧,而是洋歌剧,是乔羽力排众议,他提出中国人写的、中国人谱的、中国的故事,它就是中国歌剧。陈志音说,“乔羽在艺术上的眼光和胸怀,是艺术管理者需要学习的。”

关键词: 中国歌剧舞剧院 中国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