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人民文学出版社近日举办《从师记》新书发布会。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刘跃进撰写的回忆性散文集,记述一位七七级大学生在时代浪潮中勤奋读书、不断从师问学的成长历程。
特殊时期的文学梦想,黄湖农场的“干校”生活,1977年12月的高考经历,南开大学、杭州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求学与工作岁月,在作者笔下一一展开。刘跃进彰扬俞平伯、王伯祥、吴世昌、吴晓铃等前辈学者的为人风范和学术业绩,追忆与叶嘉莹、罗宗强、姜亮夫、曹道衡、傅璇琮、魏隐儒等良师益友长期交往的点点滴滴,定格了几代学人的渊博与风雅,字里行间充盈着浓郁的感念之情。对于写作本书的初衷,刘跃进表示,这是对老师的感恩之心、感念之情。本书是纪实性的散文体裁,是学者撰写的散文,有自己的情怀、自己的指向,使命就是记录好自己经历的时代。
2008年央视做了一个专题片叫《似水流年》,这个片子把20世纪中国人过春节时的具体经历和心态进行了记录,其中在1978年春节,旁白说:“1978年的春节,京城里有一个叫刘跃进的人正焦虑地等待着大学的通知。”片中的刘跃进就是新书《从师记》作者刘跃进。
谈起这段经历,刘跃进回忆,1977年在农村插队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能不能参加高考,到了临高考前的两三个月时间,才确认可以高考。北京的文科要考语文、政治、地理、历史这四门课,没有统一的教科书,刘跃进就利用一个很短暂的间歇回到城里找一些书。“当时拜见了王继权老师,他给我提供了具体复习的方向。”刘跃进说,他回到农村后,白天要干活,晚上要开会,到了十点以后开始复习,从十点到凌晨,和衣而睡,到凌晨三点起来继续复习,每天就睡两到三个小时,就这样复习了两个月时间后,走进了高考考场。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表示,读《从师记》可以感到,这些老师们不但勤勤恳恳地“授业”,而且兢兢业业地“传道”,而刘跃进自觉地继承了老师们的优良传统,从而体悟到:所谓“从师”,不仅仅是学习老师的“业”,更重要的是继承老师的“道”、传承老师的“道”。“只有这样不断地继承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江河才能永远澎湃于中华大地之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