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该节日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在中国,作为一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的生动展现,2020年3月,一场罕见的野生亚洲象远距离迁徙活动,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在大象迁徙的路线上,当地政府和民众纷纷作为志愿者,不仅不干扰象群迁徙,还以各种方式帮助象群,为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作出了榜样。
就在2021年8月,历经17个月,云南北迁的象群中15头大象终于跨越元江,平安到家,大象北迁的故事也被改编成音乐短剧《万象回春》被搬上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该剧取材于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原创的大型纪实性史诗木偶剧《大象来了》,剧中15头“大象”在舞台上生动、有趣地还原了那次备受世人关注的“旅行”。而在即将到来的五月一日,这15头可爱的“大象”将在中国木偶艺术剧院的舞台上首次与观众见面,新京报记者走进后台,为观众揭秘重约60斤的“大象”是如何灵动地展现在舞台之上。
穿戴
与其他木偶剧模型的穿法不同,“大象”需要两位操偶师分别从腿部进入到身体,两条腿用拉锁粘扣粘上,大象内部与身体贴合到一体固定住,整个象的重量,全都集中在演员的肩膀上。
视线
由于两个演员操控同一头象,后段的演员视线势必会受到阻碍,为此技术人员分别在“大象”的头部、身体等不同部位,用密度较高的黑色纱布开了十二个洞,既能保持透气性,也解决了身后演员视线受阻的问题。
机关
一头“大象”由两位操偶师共同操控,前面的演员主要负责头部机关的操控,后面的演员则与其达成一个互相磨合与配合的过程。操控大象头部的演员王亚妮告诉新京报记者,为了保证象鼻的灵动性,技术人员在大象的头部特别设置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操纵拉环,一个拉环控制象鼻子仰起,另外一个拉环则控制象鼻卷起,而这些技术也需要演员在演戏当中,根据大象的情绪与舞台节奏,决定大象何时仰鼻,何时卷鼻。
呼吸
剧中有11头“大象”需要由两位演员同步操作,演员在肢体动作上要能做到高度协调,60斤重的模型,一旦穿在演员身上,就要达到合二为一的演出效果。
除接受体力与耐力的双重挑战外,演员的互相配合对操控一头大象来说也非常重要。由于重量大部分集中在象头,因此两位演员需要在手眼身法上都达到巧妙的配合。王亚妮表示,与一些纯技术的操作相比,操控一头大象,最难的挑战是“呼吸”,因为每个人心里的呼吸节奏都是不一样的,前面的演员需要后方演员的配合,而前方演员也要时刻关注到后方演员的临场状态,只有二人在各个方面达到完全统一,所呈现出来的大象的状态才会更好。
表演
作为木偶表演艺术,除了解决技术上的难点,表演的情绪表现也是演出成功的决定因素。在《大象来了》这部作品中,无论是大象偷喝酒后的醉酒状态,还是遇到兴奋的事情尽情奔跑、扬鼻、跺脚等情绪的表达,这背后都是演员与导演不断排练后积累下来的情绪体验。王亚妮觉得,无论是排练还是演出,她与张姝已经融为一体,除了操控过程中手与脚在同时运动外,嘴上也要一直进行沟通,数着八拍节奏,每走一步都是彼此互相沟通后的结果。
一、“大象”档案:15头大象26位演员
木偶剧《大象来了》中的“大象”由11头两人操控的大象与4头一人操控的小象组成。15头“大象”,最大的两米五高,两米八长,两米六宽。当这些“大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舞台上时,归功于二十六位操纵“大象”的操控演员,在不借助任何数字化设备的协助下,全凭彼此相互间的默契度,他们让“大象”完成奔跑、扬鼻、单腿跪、卧睡、亲昵等一系列动作,赋予“大象”生命。
《大象来了》不仅还原了象妈妈用树枝为睡着了的象宝宝驱赶蚊虫的细节,还展现了“短鼻家族”仰鼻向无人机致敬、猛子少年脱离象群偷喝酒醉酒、象宝宝出生后面临勇敢迈向人生第一步的艰难等系列生动有趣的舞台画面。给观众营造出宛如置身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成为众多保护“短鼻象家族”北迁途中一员的体验。
二、“大象”材质:重60斤但能行动便利
为方便操作,每一头大象无论从体积到材质上,均经过了专家与演员在实践中的反复论证与研究,为了减轻最初100斤的重量,大象木偶模型的制作材料摒弃了最初钢架结构传统的做法,最终由橡胶、钢体换成了绒布和泡沫板,保证了操控演员在负重60斤的情况下,依然在舞台上可以行动便利。
排练期,除日积月累的训练之外,演员会根据一些影音资料观察大象,从而初步对大象的生活习性、动作特点、日常状态等进行全面了解。操控大象的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演员张姝告诉新京报记者,她们日常会通过一些动作模仿再进入到深度的创作。与真人表演的时候只需要呈现人物角色不同,通过象偶来表现作品的时候,演员需做到无限的夸大。
时间花在与偶磨合
操控小象的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演员张蔚介绍,自己时间花得最多的部分,就是跟这头小象的偶磨合。大象需要两位演员之间不断地磨合成熟,而小象只能是操控人与偶的配合,因为穿上偶服后,演员会有很多不适应,在这样的限制下还需要在舞台上做出很多动作。只有演员与小象彼此磨合得相当成熟,它才会显现得特别灵动。
腰部弯到90度
与庞大的大象相比,小象的体积要小很多,通常在20-30斤左右,需要一位演员完成表演。但由于动物四脚着地的特性,演员需要在模型中将腰部全程呈现90度的角度,即使演员的腰部核心力量再强大,一场演出下来也是非常人所能忍受的辛苦。与大象的机关安置在头部不同,小象的机关则在两条腿里面,腿部两个特殊的拉环一个控制扬鼻,一个则控制卷鼻。
小象有不同性格
张蔚认为,无论从身体的协调性到对于体能方面的要求,操控一头小象有比大象更具难度的地方。表演小象最大的难点在于捕捉它的灵动性,让观众能够感受到一头小象的可爱。张蔚解释说,剧中的四头小象都有自己的性格,而她给自己操控的这头象的性格设定为“懒”,当它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都在行走的时候,小象会表现出漫无目的、游离于群体之外的状态,有时甚至会趴在原地一动不动,高兴时也会躺在地上打滚,会让观众觉得它的个性真好玩。
采写/新京报记者 刘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