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程序岂是走过场

2021-12-28 07:30:33

来源:北京日报

近日,某单位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据其提供的文书档案,动议、民主推荐、考察等流程均进行了,程序一个都不少。但细看却能发现,有的程序只是走了个过场,如谈话对象对人选评价时,仅有“满意”“优秀”“没问题”等模糊笼统回答,既无优缺点的具体描述,也无“怎么优秀”“何处满意”的实质阐释。如此粗线条,考察人员竟既未追问,也没深究。

选人用人工作极其严肃,考察干部程序非常严格。程序一步不能少,步骤一个不能减,但这不是“搞完即可”,还要落实落细。尤其是个别谈话,不能三言两语“沾边过”。要运用好“关联度”“知情度”,刨根问底、谈深谈透,为人选精准“画像”。若光数着程序画圈,浮皮潦草,程序就成了过场,失去了实际意义。

干部考察不能犯“程序主义”毛病,其他工作也是如此。日常工作中,少数干部将走完程序当成“万能贴”。布置工作也好、落实任务也罢,对着文件上的“1234”,做完规定动作、走完基本程序,便自认大功告成。至于工作效果怎么样、群众满意不满意,均不在其考虑之列。

重程序不讲实效,是心存“避责思维”。在这些人看来,程序很多时候是法定的,办事环节是上级认可的。把这些一个个完成了,还能有错不成?而且,要是万一出现差错,还可将之当成“保护伞”。毕竟是严格按照程序要求来的,最不济还可推说客观条件限制,而非措施执行不到位或主观意愿不努力,从而把责任撇得一干二净。

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归根到底是工作作风不实。表面上,每道程序都没遗漏,每个环节都有记录,给人办事妥帖、工作缜密之感。然而,徒有表面光鲜,不认真分析情形,不专心研究问题,不思考实效最大化,与形式主义何异?

拿走程序作“挡箭牌”,不愿担责、不敢扛责、不能尽责,让政策不落实、工作不落地,欠岗位职责账。必须充分运用考核考察手段,坚持凭实绩论英雄,把干事“走过场”、遇事不担责者挡在门外。

关键词: 程序

推荐阅读

郭凯敏声情并茂塑造楷模感人形象

发布于

王雷:从看客到掌柜用了21年

发布于

正阳桥镇水兽的由来

发布于

月盛斋与前门之缘

发布于

首图联手鲁博建鲁迅文化推广阵地

发布于

《乡村爱情14》王小利版刘能归来

发布于

“女强男弱”也能《幸福二重奏》

发布于

远古书写的力量与美感

发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