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人物传记片,尤其是年代比较近的人物,实在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观众对传主太熟悉,很难讨所有人喜欢;传主的家属后人、亲朋好友会提出各种要求和意见,对于艺术创作多有掣肘,一不留神就侵犯了谁的名誉权。向来出手慎之又慎的金牌制片人江志强执意拍《梅艳芳》,不为名利,只是为了当年梅艳芳想要与之合作电影的一个心愿,要帮故人偿还这个“心债”。
梅艳芳这位传奇巨星,的确是传记片的绝佳选材人物,拍她在舞台上的风华绝代,拍她从香港底层草根奋斗成顶级大明星的励志经历,拍她生命最后与癌症搏斗的至暗时刻,拍她寻寻觅觅仍孑然一身的坎坷情路,拍她与“吸血鬼”原生家庭的恩怨纠葛……随便拎出一个点,都大有发挥的广度和深度。
也许是保险起见,电影《梅艳芳》选择了一个最稳妥,然而也是最平庸的拍法,用编年史呈现她芳华绚烂的一生。影片把她生前那些是非和传闻全都抛在一边,从她对舞台的热爱眷恋和她与亲友、粉丝之间的动人情谊两个方面出发,还原她作为“香港的女儿”这一身份。在对人物和事件的还原上,电影做到了高度尊重,基本没有自由发挥,还剪辑了大量纪实影像资料穿插在电影中,重合度相当高。
饰演梅艳芳的新人演员王丹妮,从剧照上看与梅艳芳的外形并不相似,但在电影里却是一大惊喜。她在拍摄前接受了长达半年的特训,对着视频模仿梅艳芳一颦一笑,苦练唱跳,最终的效果也证明勤能补拙,她在表演时的信念感极强,抓住了梅艳芳自信坚韧的神韵。
梅艳芳是舞台上的百变天后,从歌舞片的角度看这部电影的观赏性较强,全片从头到尾用大量音乐和舞蹈展现她在舞台上的无限魅力,甚至许多配乐的旋律都来自梅艳芳的代表金曲。“慢歌要唱出唏嘘,快歌要唱出反叛”是梅艳芳对唱歌的独到见解,熟悉香港流行音乐的观众看这部电影一定很享受,那些经典曲目在电影里得到了充分重现,感染力十足。
梅艳芳被誉为“香港的女儿”,不仅仅因为她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她的成长和成名都与香港的发展息息相关,更在于她代表着一种奋斗不息、乐观昂扬的香港精神,以及她在功成名就后对这座城市的反哺。她不遗余力地做慈善,身先士卒推动香港文娱事业发展,态度谦和地提携后辈,都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钦佩。电影以片尾的1∶99慈善演唱会,突出表现了梅艳芳的这种“大爱”。
影片的布景、服装、摄影采用复古风格,大量霓虹色调刻意致敬上世纪的香港,那是香港电影、香港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群星云集,姹紫嫣红,梅艳芳则是那个年代最闪耀的一颗星。
许多观众直到电影字幕播完后,都沉浸在电影氛围中不愿起身,这已经证明了影片某种意义上的成功。虽然不知道观众是因为梅艳芳本人而感动,还是因为电影而感动,但至少这部电影让我们再度想起了她,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