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全球化时代,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该走向何方?该如何看清社会现实?该如何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是等待还是主动求变?是绝望迷茫还是寻求广阔天地?作家韩少功继《修改过程》之后,近日出版全新散文集《人生忽然》。
从1972年的日记开始,《人生忽然》这本书的时间跨度有50年,收录的作品是从韩少功成长期开始,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做出的对社会、对历史、对现实的种种思考和观察。
该书分为三辑,第一辑“读大地”,收录了对自然、大地、社会、生命、故乡等万事万物的精彩叙事;第二辑“读时代”,收录关于知识与经济、科技与价值、历史与文化、中国与世界、乡村与城市等转型时期的深刻哲思;第三辑“读自己”,收录作者几十年的人生历程、处世智慧以及灵魂深处最本真、最深情、最动人的点点滴滴。书中,韩少功以一个文学家和思想家的立场,通过对这个时代的观察和思考,告诉大家如何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如何打开理想生活的心灵之门,并找回自我的定位和价值。
韩少功说:“《人生忽然》中的‘忽’字有三层含义,这里的‘忽’,一是‘快’,二是‘恍惚’,三才是‘忽然’。”他进一步解释,自己马上就70岁了,“现在回头一想,日子过得很快,忽然的这种感觉迎面扑来”。
回首过往,韩少功的真诚在笔端流淌,他坦言:“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所有牵挂的世间生命,我曾在20世纪和21世纪到此人世间一游,陪伴了你们这些岁月,幸福已经足够。”
他对世界的沉思和顿悟,不断闪现在文字间。当人们对文学日渐边缘化心存忧虑时,韩少功对文学抱有的希望从未消减,他认为,“只要人类还存续,只要人类还需要精神的星空和地平线,文学就肯定广有作为和大有作为——因为每个人都不会满足于动物性的吃喝拉撒,哪怕是恶棍和混蛋,也常有心中柔软的一角,忍不住会在金钱之处寻找点什么。”但同时,他坚持自己奉行多年的文学信念,他认为,没有对文学的执着理想和孜孜以求,没有“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功夫,就不会有忽然而至的创作成绩,写作不能投机取巧,必须厚积薄发。
怎样看待个体生命和大时代,这是一个热门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韩少功给出的答案却是,一个人生命有限,不一定遇上大时代。但“大时代”也许从来都是从“小时代”里孕生而来,两者其实很难分割。抱怨自己生不逢时,不过是懒汉们最标准和最空洞的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