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下午3时,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的当日预约全部满额,长长的队伍需要等候15分钟才能入场。在队伍中,带着孩子来博物馆的亲子组合不在少数。
这个黄金周是“双减”后的第一个国庆长假,在博物馆、美术馆的人流中,孩子的人数明显增加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博物馆、美术馆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热门选择,许多上海市民在看展看秀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融洽亲子关系。
领悟生命真谛
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层大厅,当代艺术家梁绍基的《蚕我我蚕》刚刚开幕,这是“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推出的第六位中国重要艺术家的个展项目。正如展览名称所预示,艺术家过往三十年的创作实践始终与“蚕”紧密缠绕,难舍难分,蚕丝赋予了他创作的原动力和灵性。
展厅中,一层白色的蚕丝缠绕在钢铁的铁环、树木的躯干上,让小观众们驻足凝视,这是艺术家特地根据建筑空间创作的装置。沿着被白色绸布包裹的楼梯上行,二楼搭建出一个类似茧房的展厅,作品生动有趣。
黄浦外国语小学二年级鲍同学跟随父亲一起来观展。父亲透露,原先是看到了《丁丁与埃尔热》的海报为丁丁而来,却还附带参观了富有哲学深度的展览。在展厅内,艺术家呈现了蚕从出生到吐丝,从结茧到破茧的自然生命的变形记,创造了一个在生物和环境,光影和声色,蚕与自己相互纠缠的天地,让孩子感到新鲜。
另一边,凌女士正在和爱好绘画的儿子讨论当代艺术的作画工具并不局限于画笔和纸,竹子和蚕丝同样可以做出别具一格的诗意造型。艺术家梁绍基的创作感悟也引发了观展者的思考,艺术是用自己的慧眼,去打开别人的天眼。
欣赏绘本手稿
在5楼丁丁展厅外,有全套的《丁丁历险记》图书供孩子们翻阅,展厅内则展陈了埃尔热的手稿原作和等比例的丁丁的住宅模型。这是PSA与比利时埃尔热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全球最大规模的丁丁主题展,展览不仅呈现了“丁丁”的珍贵原作,也聚焦“丁丁之父”的埃尔热的艺术人生,包括了他的手稿、笔记、绘画和收藏。展览现场,一位家长正在给孩子讲解丁丁来到中国发生的《蓝莲花》的剧情,而参观后的学生们在贴纸上画下“心中的丁丁头像速写”,并将丁丁头像粘贴在留言墙上。
PSA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迎来九周年庆典,作为公立博物馆,它的门票具有公益性质。占据大半个美术馆的梁绍基个展《蚕我我蚕》是免费入场,《丁丁与埃尔热》展览仅收取成年人的参观票票价60元。在修葺一新的大平台上,还可以站在著名的艺术作品旁,眺望南浦大桥和浦江风景。
感受爱国情怀
在隔江对岸的陆家嘴震旦博物馆,莘庄镇小学三年级的双胞胎兄弟杨智和、杨智兴随母亲来到震旦博物馆参观新中国经典画家“往来千载——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的展览。兄弟俩的母亲坦言,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都是小学语文、美术课本里的中国艺术大师,既然在上海办展,就值得带孩子身临其境。
徐悲鸿代表作《奔马》前聚集了许多观众:徐悲鸿大师的马儿四蹄飞驰,迎面冲来,给人视觉上的震撼。这件作品是徐悲鸿为长沙会战举办的义卖捐款所作,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寇第二次进犯长沙之时,画家满腔爱国之情,希望击退敌人而绘此“奔马”,寄托了对胜利的渴望。
为什么要带孩子来博物馆?面对记者提问,很多家长脱口而出:上海有那么多的美术馆博物馆资源,票价适中,不来太可惜了。许多家长也并不将博物馆之行视为日常学业加码,而是综合素质日积月累的提升,潜移默化的带教。“希望馆方有针对性地开发展览教程,并增加亲子工作坊的频次,展览说明也能够更通俗易懂。”有家长提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