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夜,禧福祥剧社原创话剧《原上的星》在西安以又一次感人谢幕结束首轮演出,连日来,这部聚焦失养儿童的现实题材作品引得无数观众落泪,成为此间戏剧舞台的又一热度话题。
“这个戏是那种一回头好像就能看见自己,每一滴泪都含着自己情感的作品”,继学院版《白鹿原》大获成功后,著名演员吴京安再回西安打造原创话剧《原上的星》,这部源于真人真事的作品,令不少观众泪洒现场,吴京安说:“我们全心全意,在舞台上建了一个‘家’。”
《原上的星》是由潘稚文、吴京安编剧,吴京安导演及领衔主演的一部话剧,该剧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将目光投向收养失养儿童的儿童村,是一部极具人文关怀的原创戏剧作品。该剧于2021年7月在西安开始排练,经过两个多月的打磨,于9月17日在陕西大剧院歌剧厅首演。
据介绍,《原上的星》中专业的演员包括吴京安在内只有三位,戏中所有的孩子都由没有表演经验的小演员饰演,而戏剧制作方面,《原上的星》则汇聚了京陕两地话剧精英,除了潘稚文、吴京安,执行导演刘晓翠,舞美设计张武,灯光设计邢辛,作曲张大为,形体设计王奕辰,音响设计曹阳也均为业界翘楚。
连日的演出中,舞台上善良而拥有伟大人性温度的儿童村老村长原长安(吴京安饰)与他那些生来经历不幸但同样拥有纯洁美好梦想的孩子们感动了无数观众。
失养的孩童们各有各的苦难,有父母因贩毒吸毒双双入狱的,有出生不久就被遗弃在羊圈的,甚至父母之间相互伤害触刑的,《原上的星》没有为了所谓的戏剧张力特别去展现这些不幸,而是以充满温暖的视角着力于孩子们在人生之初保有的纯真,老村长于众多世间艰辛中全力以赴保护着这纯真,也令那些被命运染作灰色的童年得以重新拥有色彩。
吴京安选择以质朴浪漫的笔法讲述这个原本充满沉重话题的故事。
事实证明,这种充满人性关怀、真诚而饱含悲悯之情的视角令《原上的星》呈现出一种自然而具有强共情力的气质。在这里,每一场演出台上台下的同步泪光足以说明一切。
记者日前就此次创作电话采访吴京安,这位有着四十多年表演生涯的著名演员直言,“《原上的星》是我职业过程中很不一样的存在,我没想过要达到什么样的演出目的,只是想把这件事和这些人呈现给大家,跟大家一起去体验在某些不幸中人性能够保有的那种温度。”
谈及这次不一样的创作机缘,吴京安说,“我从没有想去为了自己要导一个戏,要演一个戏专门去找故事和题材,这个题材是在两年前,偶尔听几个年轻朋友提起,当时觉很受震动,它自然而然让我燃起创作欲望。”
“故事真实的发生地是陕西三原东周村,决定进行创作后我们就去采访了好多次,深入了解后,更感到其人其事的感人,那些孩子们,他们和同龄人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但又经历了各自的伤痛,我们通过他们的眼神能感受到他们的内心的那种不一般的童年的经历,这让我印象深刻。”吴京安说。
在《原上的星》中,儿童村的孩子们基本都是素人儿童饰演,他们真挚自然的舞台表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吴京安直言,最初曾经想过去儿童艺术剧院等专业团体邀请有饰演儿童经验的成人演员来演绎一些主要角色,但是这个想法很快被否决了,“因为这个戏对‘真’的要求太高了,孩子们成长中的一切,需要最真实的情绪传达,我们于是认定,一定要年龄上相当。”
“事实证明,这些孩子们表演的真挚给整个戏加了分,他们没有技巧,所有的都是心在体会,在呈现。演员生涯中我排过很多戏,但这次真的不一样,不是单纯排戏,我是在排练场用了两个月时间构建了一个家。”吴京安说。
吴京安笑言,自己在排练场就是“孩子头儿”,“我们是用感情建立起来的一个排练场的家庭般的工作方式。”
吴京安坦言,《原上的星》在第一稿时名字叫《家·原》,“但是感觉上这个名字沉重,而且名字里感觉缺少孩子们的影子,后来我们小潘老师(潘稚文)灵感来了,说了《原上的星》这个名字,我觉得真好,苍穹月夜星空闪烁,像孩子们的眼睛一样。这个名字一定下我觉得可以说一下奠定了这个戏的表达风格,我们要浪漫,我们要有童真,我们要有稚嫩,我们有爱,最主要的是孩子们依然有着对生活的憧憬和梦。”
他表示,剧名敲定后这部戏整个散文诗一般风格和舞台展现就有了基调。
“《原上的星》不是我以前排过的《白鹿原》,也不是莎士比亚,不是尤金奥尼尔,不是易卜生,也不是曹禺,它不是那种可以纯欣赏的戏剧文学,这个戏是直接连着我们生活的,甚至不需要过渡,虽然看上去聚焦的是平时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群孩子,但是他们跟我们是生活在完全同样的一片天空底下。”吴京安说。
“我们需要一些真正关乎现实痛痒的作品”,吴京安说,“这个戏,就是你一回头好像就能看见自己,你一流泪那一滴泪就有自己身上的情感,我们都是父母的孩子,谁的孩子又不是孩子。”
对于自己此次不一样的创作经历,吴京安总结称,“其实我自己来当导演,一部分原因是希望它能一点不走样的呈现我自己在靠近这个故事、靠近这群孩子以后的那种感受,不是去‘教’观众什么,也不是去‘让’观众怎样。对于它的最终呈现,我基本是满意的,我给它打8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