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以来,中国是全世界音乐生活最正常的地方。”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总经理任小珑说。在国际音乐家持续缺席的情况下,本土力量越发坚实。9月17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及合唱团正式公布了2021-2022乐季安排,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在这个名为“心有皓曜”的新乐季中,乐团将带来117场交响乐、室内乐及歌剧演出。合唱团在演出歌剧的同时,还将带来17场时代背景迥异、风格兼收并蓄的音乐会。“皓曜”意为“洁白的光亮”,又逢奥运重回北京,新乐季将以“心有皓曜”为名,寓意用音乐撒播光明的使命,致敬照亮心灵的奥运圣火。
聚焦中国音乐家力量
在9月17日当天,新乐季的征程拉开大幕。指挥家李心草带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携手艺术家张强、王海涛、周晓琳、赵岭上演了“星火与巨浪”音乐会,包括赵季平的《红星照耀中国》、盛宗亮的《南京啊南京!》以及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
“事实证明,我们从指挥、到演奏、到作曲,在很多领域都有比肩世界的实力。”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管弦乐团音乐总监吕嘉说。在疫情的影响下,中国音乐家被前所未有地推向观众视野,也得到了更多被发现和了解的机会,“星火与巨浪”音乐会就是其中一个缩影。中国音乐家的力量将纵贯整个新乐季,38场交响音乐会中,包括吕嘉在内,李心草、陈琳、俞峰、谭盾等指挥家将相继执棒,钢琴家张昊辰、左章、张橹、罗维、吉娜·爱丽丝,小提琴家吕思清、黄蒙拉、谢楠、王晓明,歌唱家张宁佳、朱慧玲、周晓琳、雷佳等众多重量级音乐家将接连登台。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则将与指挥家吴灵芬、李心草、郑健、焦淼、孟幻合作,演绎多元风格的作品。
在力推中国作品推陈出新的层面,“乐是故乡明”系列中,乐团将与陈雷激、张强、章红艳、陆轶文、韩雷等民乐大师对话,上演经典作品以及陈其钢、谭盾、盛宗亮、于京君等作曲家的新派力作。乐团与荷兰广播爱乐乐团、德国艾森剧院联合委约黄若创作的《蝶·变》也将迎来世界首演。作曲家赵季平的《管子协奏曲》《第二琵琶协奏曲》等作品将继续在新乐季中奏响,另外,赵季平应乐团委约、基于同名舞剧音乐而创作的交响合唱《花儿的故事》将迎来世界首演。
在对话国际的层面,2022年是作曲大师斯特拉文斯基逝世50周年,借此契机,乐团策划了“新古典主义的回响”系列,将这位现代主义先锋与雷斯庇基、拉威尔、巴托克等会聚一堂。斯特拉文斯基的《纸牌游戏》、雷斯庇基的《古调与舞曲》、巴托克的《乐队协奏曲》等作品影响深远,但在国内演绎的次数不多,它们将成为乐季中的一大亮点。乐团也将继续深耕室内乐,“无界”室内乐系列将包括13场驻场音乐会和6场巡演音乐会,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的管乐队改编版等作品相当罕见。随着疫情防控变化,堪称国家大剧院金字招牌的歌剧创作将适时回归。
新十年孕育更多可能
新乐季还将迎来一个纪念性的节点:2012年2月,吕嘉首次以首席指挥身份登台,又在2015年荣膺音乐总监,到2022年,吕嘉将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相伴走过第一个十年。吕嘉感到欣慰的是,十年来乐团的核心成员不曾离开,且进步飞速,“我们现在演奏的很多作品,在四五年前都是无法想象的。”
乐团首席李喆能清晰地感受到集体的变化:“我们在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热情、有爆发力,又兼具细致优雅。热情和爆发力是因为我们年轻,细致优雅是因为吕嘉总监的带领。”
回首前路,任小珑非常感慨:“乐团诞生在新时代,要为中国乐团探索新标准、新风貌、新文化。这段路途中,吕嘉总监是我们在艺术上最强大的后盾。现在,我们都要步入艺术生涯的‘黄金年纪’。”新乐季里,吕嘉和乐团对德奥作品的多年探索将再结硕果:莫扎特晚期交响曲的演出和录音计划旋即开启,上乐季启航的“布鲁克纳密码”系列也将继续,并在明年上演荡气回肠的《第九交响曲》。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也可能与全国更多观众相见。
音乐会、歌剧、录制唱片、巡演……任小珑经常听到大家调侃,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可能是全国甚至全宇宙最忙的乐团,在上个饱受疫情干扰的乐季里,在行业的至暗时刻,他们依然在线上线下带来了130余场演出——乐团会不会太过疲惫了?“我们的音乐家每年工作44周,国际上的主流乐团其实也是大同小异,国内同行也各有各的忙法。”任小珑想厘清一些“误解”,乐团的忙碌并未逾越艺术规律,一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国外乐团的演出场次之所以很高,一大原因在于,同样一套曲目,他们可以多次上演,这依赖于市场的成熟,也对乐团的排练水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减轻了演出的压力。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正是国内难得能把一套节目演上两场的乐团,比如“星火与巨浪”音乐会就在9月17日和9月18日连续上演,“我们的‘忙’是高品质的,每周都要有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