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府日前公布了第九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中唐幽州卢龙节度使刘济墓是北京现存等级最高的唐代墓葬之一。
2011年,在配合房山区长沟镇北京文化硅谷建设过程中发现了一座大型唐代墓葬,出土物精美,壁画数量多,内容丰富,两年后确认是刘济及其夫人张氏合葬之墓。刘济何许人也?为何能有如此高规格的豪华墓葬?
刘济家世与功绩
迄今为止,北京已发掘的唐墓中,刘济是官阶最高的墓主了。此前发掘的史思明墓,其也与刘济一样任幽州节度使,甚至僭称帝王,最终被唐王朝除名。刘济虽居叛逆之地,却是唐王朝的顺臣,世袭成为唐代北京地区最高地方长官——幽州节度使。不过,他所在的时代,幽州充满了争斗厮杀,并不太平。安史之乱后,安史旧部被授予河北之地,即幽州(卢龙)、魏博、成德三镇,他们仅仅服从唐朝名义上的统治,擅自拥立节度使、署置官吏、财赋不上缴中央,甚至一有利益冲突就联合起兵反抗中央,被视为割据之地。
刘济生于幽州昌平军人世家,其祖父刘贡因为军功在幽州担任高级军官。父亲刘怦也任职军中,办事精干勤勉,累积军功,从雄武军使升迁至涿州刺史。同时因为与幽州节度使朱滔有亲缘关系,又特别忠心事主,对下宽厚得人心,深受朱滔信任倚重。每逢朱滔外出征战,就让刘怦代理节度府事务。兴元元年(784年),朱滔因叛乱兵败退回幽州,不久失意死去。幽州的军将一向信服刘怦,于是拥戴他代理幽州节度使,唐王朝也顺势授予他节度使职务。但是短短三个月后,刘怦就撒手西归,其子刘济继任了节度使之位。
传说刘济颇有神异色彩。“侍者初见济是一大蛇,黑气勃勃,莫不惊走。及长,颇异常童。所居室焚,人皆惊救,济从容而出,众异之。”这种传闻是古代英杰自带光环的套路,暗示刘济有着非同凡人的际遇。从贞元元年(785年)到元和五年(810年),刘济镇守幽州二十余年,这在当时的幽州十分不容易。如果不是因为过人的治理才能,他是无法保住节度使之位的。
当时,幽州地处东北边塞,时常受到契丹等少数民族的侵扰,刘济有力地抵御了游牧民族的入侵。“时乌桓、鲜卑数寇边,济率军击走之,深入千余里,虏获不可胜纪,东北晏然。”
不仅对外御敌,刘济身处割据藩镇,努力效忠唐王朝,在唐宪宗打击藩镇割据的战争中,积极协助朝廷讨逆。元和五年,唐宪宗征伐成德藩镇。“诸军未进,济独率先前军击破之,生擒三百余人,斩首千余级,献逆将于阙,优诏褒之。又为诗四韵上献,以表忠愤之志。”次年,刘济因屡次攻破成德军,得到丰厚赏赐,获得中书令的加衔,子孙四人直接封任六品官。
刘济兢兢业业治理幽州,保持了幽州二十多年的稳定,但最终因为节度使继位问题被次子刘总毒杀。
元和五年,讨伐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刘济病重,安排长子刘绲代理节度使事务,由次子刘总领兵出征。刘总眼看节度使之位很有可能被兄长取得,于是与亲信谋划毒死父亲,又杀害了刘绲,自己顺理成章地接替了节度使之位。
高危职业与藩镇动乱
幽州节度使虽然把持当地的军政大权,位高权重,却是个十分危险的职业。节度使的频繁更替,大多是通过武力攘夺来实现的。自安史降将割地自据之后,他们不再接受中央调遣委任,基本处于自治状态。节度使作为最高长官,需要得到军队支持,节度使的存立同军队拥戴与否有莫大关系。节度使或者凭才干得到军队拥护,或者以高压手段掌控军队,才能在幽州立足。就统治的稳定性而言,能够发展经济,体恤部下,少战乱,相应就能在位长久,反之则不然。例如刘济之父刘怦,长期在幽州军队任职,对上忠心事主,劝阻节度使朱滔不要加入叛乱;代理节度事务管理得当,对下级宽厚照顾,因此朱滔死后得到军队的一致认可,继任了节度使职务。
自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首任节度使李怀仙上任,至后梁乾化三年(913年)末代节度使刘守光失位,150年间共有28任节度使,仅有两位节度使由朝中授命派遣,但两人基本上没有在当地起到统治作用。共有19任节度使是由军队哗变拥立,另有几位是父子相代、兄弟相替,很多也是通过兵变来实现的帅位更替。军队政变的结果,往往是节帅易主伴随着血腥屠杀。
刘氏祖孙三代统治幽州前后历时长达36年,是统治幽州时间最长最稳定的家族,刘济也是在位最为长久的幽州节度使,虽然被儿子谋害,也依然在家族内部较为平稳地实现了位置传递,并没有引发军队动乱。最终刘总主动放弃节度使之位,释兵入朝,远离割据之地,成功保住了家族的荣耀。
刘氏家族的稳定统治,源于刘氏三代坚持归附中央王朝,尽力抵制叛乱,在政治立场上站住了脚。在唐王朝打压割据藩镇的时候,刘济刘总父子都站在讨叛队伍一边,协助中央平定淮西和河朔藩镇势力,树立了自己的政治威望,也避免了幽州卷入叛乱。刘总在担任节度使后,一直受自己杀害父兄的罪恶感困扰,同时也因为受祖辈影响,抱有维护王朝统一安定的意愿,于是在任职11年后,为推动河朔藩镇重新归顺中央,他主动申请解职入朝。
为了让朝廷能顺利接管幽州,刘总建议由中央派遣节度使;将幽州领地一分为三,弱化藩镇力量;举荐有影响力的军官入朝廷任职,让他们服从中央威权。但是刘总的效忠并没有被唐穆宗好好利用,中央任命的节度使张弘靖不能根据幽州的实际状况进行统治,激发军队哗变,幽州再度失去控制,陷入割据状态。
刘氏家族的文化转型
刘氏家族长于武略,但是也十分注重文化教育。从刘怦劝告叛乱中的朱滔“但以忠顺自持,则事无不济”,可以推测刘怦受到儒家伦理影响很深。刘济则是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旧唐书》本传记载,其“游学京师,第进士”,在宰相权德舆为他撰写的墓志铭中也称:“始以门子横经游京师,有司擢上第。”刘济的弟弟刘澭也“喜读书”。
在重武力、从刀剑下求生存的幽州,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是成为合格统治者的一个重要条件。即使对于割据藩镇,朝廷也提供了渠道来吸收官员子弟接受文化教育。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正月诏:“其诸道节度、观察、都防御等使,朕之腹心,久镇方面,眷其子弟,为奉义方,修德立身,是资艺业。恐干戈之后,学校尚微,僻居远方,无所咨禀,负经来学,宜集京师。其宰相朝官、六军诸将子弟,欲得习学,可并补国子学生。”
唐代国子学设置于长安,高宗时又在洛阳增设一所,都是贵族官员子弟学校。学校每年向礼部荐送生员参加科举考试,如生员学业不佳多年不堪荐送,或荐送后屡次落第,就要被学校退学除名。刘济曾“擢上第”,成绩优异。正是经过系统而严格的儒学教育,才塑造了刘济正确的执政理念。
重视文化教育的刘氏家族深受儒学伦理影响,在处理与朝廷的关系中保持了正确方向,避免了覆灭的命运。一直到辽金时期,刘氏家族仍然繁盛,“刘氏六世仕辽,相继为宰相”,刘彦宗自辽降金,子孙三代都身居要职,为金朝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