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下众多“大美”相类,博物馆之“美”的最终呈现亦需要无数的日常与精心,观众面前每一件藏品的完美状态,背后是修复、保存、展示等众多环节的全力保障。
想要了解众多艺术珍品的“生活日常”,或可跟随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去看看这座藏品丰厚的国家级博物馆为每件艺术品提供的“订制服务”。
各保其“美”
中国美术馆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造型艺术博物馆,目前收藏的各类藏品已经超过十二万件。为了使这些不同品类的藏品都呈现并将“最佳状态”保持下去,中国美术馆在日常保存中为藏品提供最适合的“栖身之所”:库房里恒温恒湿的空调系统,稳定的气体灭火系统,先进的安全防范技术系统,和多种形式的密集型画柜、画架,来满足各类不同形式藏品的存放需求。
吴为山介绍,大部分藏品对保存环境的要求基本一致。对于需要“个别订制”储藏标准的艺术品,如摄影作品的存放就需要配有专门的低温库房,而丝毛类别的藏品存放,也需要对库房环境进行特殊设置。
匠心锁“美”
在著名画家黎冰鸿的名作《南昌起义》中,画面中的光源经过了巧妙处理,起义总指挥部门口两边的壁灯,与远处微亮的天空形成呼应,预示着起义将给中国带来光明。当观众在这幅画作前感受其光影笔法,或许很难想象,作为一件艺术藏品,油画《南昌起义》是经历了“卧床不起”才最终得以“康复”,重回大众视野。
邓拓捐赠的苏轼款《竹石图》为画心绢本,因年代久远而极易折损。
吴为山说,2018年,中国美术馆修复专家对这件作品进行了专门检测,对画心部分出现的一处十厘米长折断进行隐补加固,对其它折痕处也一一进行保护处理。经过精心修复,这件堪称国宝的艺术珍品呈现于世人面前。
活化之“美”
如何让这些躺在宝库中的艺术,走出尘封的空间、带着艺术的温度与广大观众见面?吴为山提出的“典藏活化”概念,以及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展览,使美术馆越来越多的藏品走到观众面前成为可能。
中国美术馆自2014年开始举办“典藏活化”系列展。那些过去只能从书本上、印刷品上见到的美术名作,都能让观众近距离一睹风采。
在吴为山看来,“典藏活化”就是要满足人民对“美”的需求。“过去藏品是放在库房里,确实很有名,但是看不到;当我们把原作放到展厅的时候,所有人看到原作都很有亲切感。”
他还记得,罗中立的作品《父亲》自上世纪80年代入藏中国美术馆之后就没再出过馆。“前几年,我们把这件作品拿到它的‘老家’重庆做展览。那天正好是父亲节,罗中立和他的父亲、儿子、孙子,祖孙四代人一起到美术馆,这一事件引起强烈轰动。这件作品第一次回归重庆,作者也得到了巨大的精神慰藉。这不仅是作品的活化,也是‘人’的活化。”
后疫情时代 云上博物馆会取代线下吗?
“青铜大立人穿的衣服有多华丽?”“大立人脚下的底座有什么玄机?”“他手里怎么是空的?”点开问题,便会出现精灵童音解说,根据解说,镜头会缓慢移动,放大文物细节,全方位展现文物。
这是三星堆博物馆推出的青少年VR精灵导览,让孩子们在疫情期间足不出户享文化大餐。在新冠疫情催化下,许多博物馆推出在线观展服务,数字展览、直播探馆、虚拟全景展厅……受到博物馆观众的欢迎。步入后疫情时代,博物馆的“云”上步伐依旧未停。
“解锁”博物馆新玩法:线上互动打通云策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球10.4万家博物馆现状的报告显示,2020年各博物馆平均闭馆155天。自2021年初以来很多博物馆不得不再次关闭,这使得博物馆参观人数与2019年相比平均下降70%。
应对疫情影响,中国不少博物馆频出“云”上策展思路,“云展览”越加“上心”。三星堆博物馆为弥补观众对于闭馆期间没能看到青铜神树、祭山图玉边璋等“蜀宝”的遗憾,紧急策划了综合馆线上开幕式和虚拟展览。该馆副馆长朱亚蓉说,线上开幕式仅过去1个小时,就有约16万名观众点击观看了云展览。
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郑奕说,博物馆的数字化努力,最大贡献在于让机构有机会突破时空界限,为每个人提供教育机会。其数字化与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主要在于影响力的延伸,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艺术。
博物馆的“云”热潮会取代线下吗?
疫情期间,不少博物馆闭馆不闭客,推出的“云展览”广受欢迎。后疫情时代,“云展览”是否会取代、有无必要取代线下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苏丹表示,虚拟博物馆和线下博物馆应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线上线下应形成良好互动,线上以知识型、讨论型为主,线下以体验性、沉浸式为主。
“无论线上线下,唯有聚焦内容、练好内功,才能摒弃同质化现象,讲好博物馆、展览、藏品的独特故事。”郑奕说。
数字技术为“云”上的博物馆赋能
如今,国内许多博物馆都建立起了文物数字资源库,如何将其转化为观众喜闻乐见的数字产品、让云上的博物馆“更出圈”,成为众多博物馆面临的一道“考题”。朱亚蓉说,观众已经不满足于文物的三维模型,这就需要博物馆对其进行解读,制作出更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产品。
今年7月,苏丹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为“设计乌托邦”展览策划举办了一场音乐快闪秀直播,为线下“引流”。谈及设计音乐快闪直播的原因,苏丹表示,“设计乌托邦”的展陈设计使观众仿佛行走于街道广场,而街头音乐表演在欧洲很常见。“这就拉近了设计展与观众的距离,使展览能够以更鲜活的方式软着陆。”
“理想中的博物馆,正是开放、通达、包容、能盈利、与社区紧密相连的数字化机构。希望在博物馆大发展的今天,拥有打破时空的、线上线下博物馆体验,能成为越来越多民众的生活方式之一。”郑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