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宅家一族”真正进入大众视野。在被迫“宅家”的日子里,人们从线上买米、买面、买油,大爷大妈们也第一次听说了“宅经济”这个新鲜词语。进入后疫情时代,伴随着消费活力重启,由宅经济带来的消费格局也迎来重塑。
当居家成为一种状态,人们开始拓展以家为中心的新生活方式:居家阅读、娱乐、健身、办公、网课……在重新定义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工作与健康的权重同时,人们对于家中方寸之地的装修观念与精神追求也有了截然不同的飞跃式改变。
“深宅美学”应运而生
财经作家盘和林在其《宅经济》一书中指出,人人都可以成为宅经济的参与者。
“对于现代人而言,宅是一种风格——栖居方寸之间,思想却是自由的,宅,可以有诗意、有趣味,同样也可以惊涛骇浪。”疫情宅家期间,南京大学后勤集团西苑会议中心副总经理曹毅和爱人购置了大量的纸质书,既将书房充盈起来,又重新拾起了阅读纸质书的习惯。
“宅”——作为“御宅族”(Otaku)的简略形式,由日本漫画家中森明夫1983年通过其漫画作品提出,用以描述那些痴迷于动漫并全身心投入的群体。而在此之前,在美国就已经有了形容这类“深居不出”群体的词语:“沙发土豆”(Couch potato),泛指那些拿着遥控器长时间像土豆一般蜷缩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干,只是守着电视节目的群体。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御宅族”这一名词传入我国台湾省,史学者李衣云将其翻译为“茧居新人类”。彼时,宅文化在我国年轻群体中刚刚兴起;2003年,艺术家曹明正在日本漫画《私と漫画の同居物語》的译文中,根据日文的汉字写法,正式采用“御宅族”的翻译。
随着宅文化的兴起,其周边产业也得到极大发展,宅经济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但不得不承认,是疫情将‘宅经济’一词及其带来的深刻影响,一下拉到了所有人面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所所长张春龙坦言。
进入后疫情时代,居家办公生活成为大多数人的常态,完善现有空间,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而一个显著的趋势是:改造舒适家居的深宅美学浪潮袭来。
“小而美”取代“大而豪”
“局部精装极大地提高了我的生活幸福指数,一个安静惬意、舒适美感的书房为我的创作助力不少!”作为一名职业撰稿人,朱新宇在家里的书房中一待就是10小时以上。最近,他特意对书房重点进行装修改善——墙壁贴上隔音棉,打一个大的落地书柜,安装静音水冷空调,再放置一套茶具和一个老式的唱片机。“喝喝茶、听听唱片、看书码字,现在的书房完全是属于我个人的惬意空间。”
相比单一化追求“大而豪华”的全面翻修,“局部装修”以其资金投入低、可操作性强正成为越来越多热衷深宅美学人群的首选。
一份消费者家居空间改造问卷数据显示,有25%的消费者想要在家居空间中融入健身功能,有24.4%的人想要在家中添置很多绿植,还有20.1%的消费者想要重点打造书房,实现阅读休闲功能一体。
线上运动平台Keep旗舰店客服告诉记者,店铺数据显示,从疫情伊始到现在,家用智能跑步机等健身器材的销量皆呈上升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即便“蛰居”家中,人们也愿意通过身体锻炼形成良好习惯与状态。
“工作累了时,看一看这些绿植,心情顿觉舒畅,对于缓解疲劳也很有帮助。”年初,视频剪辑师罗逸轩专门购置了绿箩、铜钱、彼岸花等盆栽,在阳台造就出一片绿色小天地。“有了绿色,才感觉家里充满生机。小而美,这是一个家可以有的模样。”
诗意栖居向“心”而行
“宠物为家庭诗意栖居赋予了新的意义和快乐。”这段时间,江苏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吴迪把家里的储物室布置成了狗舍和猫舍。“养的一猫一狗,他们也是家里的一分子嘛,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小地盘。”
在“深宅”中如何保持心灵的鲜活充沛?曹毅给出的答案是:阅读。长期从事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事务的琐碎常常需要置身现场,他感觉压力不小。“在家中新布置的阅读角,翻阅纸质书籍,伴随着油墨味和随时可以的圈点勾画,能使人平和、安静不少。”
疫情居家期间,曹毅又重新拾起书画相关的兴趣,还为爱人彩绘了三件文化衫。“还是有很多东西是科技代替不了的!”他感慨。
保持对诗意栖居的追求,南京市民刘莹选择购置投影仪与全景立体环绕音响,在家中搭建起一个简单温馨的小影院。每天晚上,她和女儿都会一起观看几部经典电影,再一起讨论电影的情节与思想,让宅家的日子变得丰富又有趣。“以往我和女儿没有那么多相处时间,有了这个小影院,和女儿交流都变得多了,感情也愈发亲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