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常见的蜻蜓、蝴蝶、老鹰,螃蟹、龙虾在吕家父子手中也能飞上天。新奇创意、精美画工,无不展现着“金马派”的传承。
蜻蜓、蝴蝶、大螃蟹、老鹰、鲇鱼……今年36岁的吕阳大部分时间都在屋子里,一会儿对着电脑,一会儿坐在床前,要么在设计风筝图案,要么在手绘风筝图案。
鼓捣风筝,就是吕阳现在的职业。2014年之前,大学毕业的吕阳还是一名程序员。那一年,他辞职,跟着父亲学起了风筝制作。
做风筝会有这么大魅力?吕阳说起来眉飞色舞。
如今吕阳的设计图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父亲有时也会和儿子沟通,听听年轻人的新创意。
“故宫东边,南池子大街上有一个灯笼库胡同,过去给宫里做玩意儿的匠人就在这里上班。金福忠金老先生老姓爱新觉罗,祖孙六代都供职于灯笼库,给宫里做风筝。‘福忠’二字,传说还是慈禧太后所赐。”吕阳介绍,“马晋是近代画家,小时候父亲请宫中画师赵树村教他画画。这二位都喜欢做风筝,父辈还认识,这样的缘分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创立了‘金马派’风筝。金福忠擅长大写意,马晋擅长工笔画,所以金马派风筝又有两种风格……”
二人收了个徒弟——关宝祥。这位不一般,老姓瓜尔佳,祖父是内务府大臣奎俊,堂叔是光绪时期的军机大臣荣禄。上世纪80年代,因为一手风筝绝活,关宝祥在北京风筝公司下属的北京风筝试验厂担任厂长。那时国门刚刚打开,风筝是深受外国游客喜爱的中国礼物。
吕阳一边努力学习金马派风筝制作技艺,一边开展风筝制作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1984年,当时的轻工业部做了一个项目,采访整理老手艺人的故事。吕阳的父亲吕铁智在单位担任宣传干事,参与了这项工作。采访中,从小就喜欢风筝的吕铁智被关老先生制作的风筝深深迷住了。此后,他用了一年时间,每个周末都买上关先生爱吃的肘子去拜访。关先生被他的诚意打动,收其为徒。
金马派风筝长什么样?1958年,第一部中外合拍电影在法国上映,名字就叫《风筝》,讲述了中法两国儿童因为风筝结下友谊的故事。电影中法国小男孩捡到的那只来自中国的风筝,图案是孙悟空,就出自金福忠之手。
如今,吕阳成为青年一代金马派风筝唯一的传承人。“小时候跟着父亲去关爷爷家玩,他见到我这种小孩也会说‘您’,我印象特别深。关爷爷做了一只金鱼在天上飞,看到的人都说像活的一样。关爷爷说,这是‘以天为水’。”吕阳回忆。关爷爷天生俊逸洒脱,好像生来就是来人世间玩的一样。
金马派风筝有三绝:先糊后画、膀条一根成、拴线用纸捻。辞职专做风筝以后,吕阳一边努力学习金马派风筝的制作技艺、恢复传统图案,一边开展风筝制作进校园、进社区活动,5年来已经积累了上千课时。
吕阳家中存有几幅金福忠先生的选样原作,鞭策着父子二人将“金马派”的风筝艺术继续传承。
“关爷爷说,冬天的北京灰蒙蒙一片,能装点北京冬天的就两样,一个是鸽哨,那是听的;一个看的,就是咱们做的风筝。”吕阳说,“我希望把它传承下去,装点北京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