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当年如何吹响“前哨”?

2021-08-27 11:31:49

来源:互联网

鲁迅以如椽巨笔,在著文翻译、辑校文献、文稿校改、日记书信、诗稿题赠、设计装帧等方面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墨迹。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前哨——鲁迅居上海时期手稿展”8月24日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开幕。

为期三个月的展览展出鲁迅手稿展品共计110件(组),其中特别精选馆藏珍贵文物近60件(组),涵盖鲁迅诗稿、文稿、书信、版权收据等类型,包括《故事新编》《毁灭》等国家一级文物。

课本里的故事

展览名为“前哨”,取自1931年,为抗议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左联”五烈士的暴行,鲁迅与冯雪峰等共产党人一起编印的纪念战死者专号《前哨》。“前哨”两字由鲁迅题写后刻在木板上,最后印到书上空白处。

很多人无法忘怀学生时代课本中鲁迅的文章《为了忘却的记念》,这次展出的书赠许寿裳《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便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出现过,于1933年4月《现代》第二卷第六期发表,后收入《南腔北调集》。发表时,原诗中“眼看”改为“忍看”,“刀边”改为“刀丛”。1931年2月7日,五位左翼青年作家柔石、殷夫、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遭到秘密枪杀,世称“左联五烈士”。鲁迅当时携妻、子避居花园庄旅馆,得知消息后心潮难平,深夜里满怀悲愤地写了下这首七律诗《无题》,之后又将此诗书赠友人许寿裳。这幅诗稿题款“午年春作”,即1931年的2月左右。诗中“眼看”已经改为“忍看”,而“刀边”还未改成“刀丛”。长27.2厘米,宽17.2厘米,书写于宣纸,有题款,钤“鲁迅”名章。

此幅诗作墨迹原存许寿裳处,后辗转流落于虹口屠牲场,刘克清在上海解放后参加接管虹口屠牲场时获得,于1959年捐赠给上海鲁迅纪念馆。

译稿里的坎坷

鲁迅的译稿《毁灭》出版过程颇多坎坷,译稿内容包括扉页、作者自传、藏原惟人的《关于〈毁灭〉》、弗理契的序文、小说正文和后记。此手稿于1950年由许广平捐赠。《毁灭》为苏联作家法捷耶夫于1925—1926年所著,它描写了被革命所唤醒的人民大众——矿工和农民出身的游击队员,为革命出生入死、对革命一片忠心的感人艺术形象。关注苏联文艺活动的鲁迅,最先把它翻译介绍到中国。

1929年下半年,鲁迅据藏原惟人的日译本进行重译,最初题作《溃灭》,连载于1930年1月出版的《萌芽》月刊,至第二部第四章时该刊被禁。他把书稿交给上海神州国光社,但迫于当时环境,神州国光社不敢承印该书。后来,鲁迅找到大江书铺,商定书名改为《毁灭》,并略去作者自传、《关于<毁灭>》、代序和后记等,译者名改为“隋洛文”,这个名字正来源于“堕落文人”,含有对当局最大的嘲讽。1931年9月30日《毁灭》由大江书铺出版,为我国最早的《毁灭》中译本。

鲁迅不甘心《毁灭》就这样不完整地出版,于是决定自己创办三闲书屋,自费印书,亲自为三闲书屋写了广告,还拿出1000元做本钱,从编辑、翻译、校对、装帧设计,到与印刷厂和书店联系印刷、代售业务,都由鲁迅和许广平自己做。在当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毁灭》的翻译出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近距离观察鲁迅的思考创作,体察历史的风云变幻,以及领悟鲁迅与众多历史人物的往来交集,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坚韧意志,是对鲁迅最好的纪念。”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郑亚说。

关键词: 鲁迅 当年 如何 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