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临时加入了朋友在北京郊区的露营活动,还处在“打地铺(公园野餐)”阶段的我们,拎着两张刚刚升级的野营椅,像“刘姥姥”般踏入了绿油油的营地。由两张天幕、两个帐篷、两张餐桌搭建的营位着实让我们羡慕了一番,哪知朋友却称自己还在“装备鄙视链”的末端,甚至她的这套购自某大众品牌的装备,还曾被一些营地“实名”拒绝入场。
有关露营装备的争论之前也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过,有网友吐槽他在露营的群聊里分享了国产某品牌的餐桌后,群里沉默了很久,“隔着屏,你都能感觉到那尴尬的气氛”。而朋友说她的装备也是一步步升级的,就拿吃来说,从自嗨锅到煮面到烧烤,到今天直接端上一锅味道不亚于厨房烹饪出的西红柿炖牛腩。话说,这种把锅碗瓢盆、吃的用的全带上的玩法被称为“搬家式露营”。
露营风是何时刮起的?据那家被“实名”拒绝入场的大众体育品牌的销售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的露营市场就开始稳步上升,2020年呈爆发式增长。也许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久困室内的人们对户外活动的热情逆风反弹,也许是全球旅行暂停不得不发掘新的旅游市场,露营风的点燃几乎是一夜之间。在小红书上,有关“露营”的搜索量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30%,2021年也被圈内人称为“露营元年”。
“搬家式露营”从装备到体验分分钟“秒杀”“公园野餐”,但在“两室一厅、房车、摩托车一样都不能少”的“野营”爱好者看来,也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其实,鄙视链在旅游行为中一直存在,从旅行目的地鄙视链(国内游、东南亚游、欧美游、北欧游)到旅行方式鄙视链(跟团游、自由行、自驾游、房车游),越来越多的旅行者并不忌讳谈起它的存在,甚至调侃自己正是沿着这个“鄙视链”一路“进化”的。
其实,和所有的社会活动一样,每一种旅游形态的发展都是有迹可循的,它们会出现、会消失,甚至表现出“鄙视链”般的地位竞争,都是一段复杂社会关系的互动,是这种关系在旅游活动中的映射。
19世纪,随着工业化社会的起步,曾经只是少数专属阶级享有的温泉胜地,逐渐成为英国新崛起的劳工阶层的度假之选,英国也成为现代意义上“大众旅游”的起点。不过,在社会学博士约翰·厄里看来,正是旅游民主化的推进,才发展出“社会格调”迥然不同的旅游景点,一些地方虽能体现大众旅游的精神,却被嘲笑为“廉价”的代名词。有人认为,是铁路便捷地带来大量工业城市居民,赶跑了地位较高的游客,但社会学者佩尔金在比较了起步基本一样的英国布莱克浦和索斯波特两地的发展后认为,旅游景点最终会发展出何种社会格调,游客作为个体,其行为的影响微乎其微,真正的力量在于哪一方资本取得了对当地的主导权。土地权分散、缺少规划的布莱克浦最终成为“花小钱找大乐子”的劳工乐园。
地位竞争在旅游活动中被反复印证,近半个世纪后,我们对佩尔金的主张大概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被拒绝入场的露营装备和站在“鄙视链”顶端的“北欧之旅”,又与“审美格调”有着多少关系;限制露营装备的进入和19世纪英国度假小镇的精英企图通过促使铁路公司在周日停驶,阻止一日游的“廉价游客”、留下显贵的长期游客的行为又有何不同。
事实上,不久后,资产阶级偏爱富丽堂皇的那一套格调又遭到了知识分子的“鄙视”。在布迪厄看来,知识分子的审美观带一点禁欲主义的味道,他们甚至通过刻意追求随性、崇尚自然来划清与资产阶级的界限,他们登山、健行,选择健康食品、民俗疗法,“原味度假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风靡英国。布迪厄认为,掌握权力的社会阶级都急于想把自己的那一套分类系统强加到别人身上,以便统御支配他人,而这样的权力并不局限在经济或者政治层面,还包括象征层次的权力,也就是“文化经济”。
不过,随着社会的变迁,商业和文化的关系变得更为盘根错节,旅行的行为也越来越难以摆脱资本、媒介、文化的塑造和影响,而所谓的“鄙视链”将一直存在,但“只要你不认真,便输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