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申遗:古都之脊重塑北京城

2021-08-09 12:16:16

来源:互联网

7月的最后一天,在景山公园最高点——万春亭的观景平台上,一个铜制圆盘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圆盘上写着“北京城中心点”。

“北京城的中心点啊!”“可能是老城区的正中吧?”不少好奇的游客邀同伴站上圆盘拍照。

另一侧的地上也有一个铜质圆盘,写着“北京城南北中轴线”。有人驻足端详,有人踩上去,为自己的脚与铜盘合个影。

北京中轴线,是指北京城的东、西对称轴。它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全长约7.8公里。中轴线创建于元代,形成、完善于明清两代,至今已有750余年历史,是北京市目前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

如今,以中轴线申遗保护带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强化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成为北京老城保护的重要路径。

北京中轴线作为古都的“脊梁”,正在重塑北京城的未来建设。


景山公园万春亭观景平台,地面上的“北京城南北中轴线”铜盘。记者 浦峰 摄

贯穿京城的“伟大”轴线

7月31日下午5点,万春亭的观景平台上,还有不少人顶着33℃的高温参观。有人坐在背阴处乘凉休息,有人顶着骄阳漫步观赏。在面向故宫一面的围栏前,游客摆出各种姿势留影。

“北京中轴线是世界上最壮美的一条城市轴线。它不但壮美,而且对城市的生长、建设影响巨大。”曾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说。

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盛赞这条轴线“伟大”——这条“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2011年,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启动。2012年,其被列入国家文物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遗预备名单》。

单霁翔介绍,中国的古代建筑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下发展建设的,中轴线是城市建设的最重要依据。《周礼·考工记》记录了营造国都的规制,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北京就是按照这个布局建造的。两侧的布局、城市功能延伸,都与中轴线有关。“故宫、天坛只是中轴线的一部分,中轴线有更博大精深的内涵,有更大的价值。”

“今天,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基本完整,原有42处古建筑,现存38处。其中,永定门等是在原来位置上复建。”单霁翔说,从景山上看去,中轴线两侧平缓开阔的格局还在,它统领城市景观的地位还在,如景山、正阳门、钟鼓楼等,他们还是在城市的最中心,还在“统治”城市优美的天际轮廓线。“这些,使得北京中轴线申遗成为可能,而且给我们建立了信心。”


从景山公园万春亭上,可以看到北面中轴线上的鼓楼。记者 浦峰 摄

用十年讲好“故事”

申遗,往往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负责人、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吕舟曾经参与多个项目申遗,对此司空见惯。他举例说,英国有个申遗项目,从第一次申遗到最终成功用了30年,这还没算他们在第一次申遗之前的准备时间。这样的情况很多见。

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启动后,2013年,北京市文物局委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编制北京中轴线保护规划和中轴线申遗申报文本。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对象,确定为老城7.8公里长的传统中轴线,范围包括中轴线遗产及周边地区。

到2018年,北京中轴线申遗已确定了14处遗产点,分别是:永定门、先农坛、天坛、正阳门及箭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天安门、社稷坛、太庙、故宫、景山、万宁桥、鼓楼及钟楼。北京市文物局提出,将力争在2030年基本达到申遗要求,确保到2035年内实现申遗目标。

吕舟说,北京中轴线涉及范围广,北京现存老城的全部范围都有所涉及,这就需要大量时间来做工作。没有充分时间对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价值内涵进行发掘,就无法讲好北京中轴线的故事。另外,改善保护状况、立法也需要时间。

目前,对北京中轴线部分点位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仍在进行。吕舟介绍,正阳桥、天桥等区域还在做考古调查和发掘。如果发现有重要遗迹,就可能会成为新的构成要素。

“北京中轴线要素的具体数量还会有变化。”吕舟说,根据对北京中轴线遗产价值的表述,构成要素会做进一步细分。比如,端门城楼不在故宫作为世界遗产的范围内,但是,它对中轴线来说是重要建筑,所以需要专门提出来。

“北京中轴线很长,普通人需要一个无人机视角,因为看不全。”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秦红岭表示,对中轴线的文化价值,需要深入挖掘、充分阐释,这有助于普通市民和游客更充分地认识它。


修复的永定门。记者 浦峰 摄

修正“伤害”

“中国的文化遗产申报,几乎每一项都伴随着整治,伴随着对问题的纠正。”单霁翔说,在过去上百年间,北京中轴线发生了很多重大变化。有些是非常遗憾的,比如地安门拆掉了;有些恢复了,比如永定门。有些是需要改正的,伤害中轴线的,要考虑修正。

目前,位于地安门外大街的北海医院和东天意市场已经拆除。据了解,北海医院和天意市场由京工友谊原厂房改建而成,分南、北、西三栋建筑,其中南、西楼各五层,高度18米;北楼六层,高度23.7米。因影响地安门外大街历史风貌的完整性,影响中轴线鼓楼与景山万春亭景观视廊,于去年10月底启动降层改造。

秦红岭曾对中轴线和老城保护进行专题调研。她告诉记者,站在鼓楼向南望,有的建筑很高,影响景观,但是要拆除又很难,“我们有专家说,如果中轴线申遗都无法腾退这种建筑,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中轴线申遗,是保护古都风貌的一个新起点。”秦红岭说,借助申遗,可以消除威胁和破坏北京中轴线景观的因素,提升相关区域的建筑管理和文物利用水平。

目前,北京中轴线及周边多处进行建筑修缮、环境整治。

作为中轴线的起点,钟楼已于今年3月启动修缮,预计11月底完工。

地安门外大街是北京中轴线上最早形成的商业街市。大街北起钟鼓楼,南至地安门,东连南锣鼓巷,西临什刹海,全长约730米,是北京中轴线的最北段,很多来京游客到这里“打卡”。

今年4月底,地安门外大街多数沿街商铺沿街一面搭上了脚手架、挂起了绿色网布。

街边一家餐厅的服务人员告诉记者,店面的整治预计在10月份结束。此前,属地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沿街立面按“一建筑一策”设计,整治还涉及万宁桥周边环境、中轴线亮化等。

以前,北京中轴线沿线存在“人口多、房屋危、设施差、修复难”等问题。2020年,北京市制定中轴线申遗时间表路线图,印发《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

北京市文物局2020年工作总结显示,当年的工作包括:加快文物腾退,编制先农坛、太庙、社稷坛腾退整治工作方案,协调推动五八二电台、先农坛庆成宫、贤良祠腾退,宏恩观已完成环境整治和展示利用方案编制。文物修缮方面,正阳门箭楼修缮工程已开工,永定门御道保护工程、先农坛太岁殿东配殿、庆成宫东配殿修缮工程已完工,社稷坛中山堂修缮工程年内完工。风貌整治任务进展顺利,北海医院和天意商城已完成降层拆除工作。

按照北京市文物局的工作计划,2021年,中轴线申遗将做实申遗保护管理机构并充实人员;基本完成中轴线申遗文本,同步修订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同时,中轴线沿线文物腾退和环境整治将加快,提升遗产环境风貌。老城文物修缮保护方面,将实施正阳门箭楼、钟楼等文物保护工程。老城和中轴线遗产价值与保护研究也将加强。


8月6日,钟楼门上贴着修缮公告。记者 浦峰 摄

申遗背后的北京发展

申遗的北京中轴线只有7.8公里长,它牵引的保护范围则是整个老城。

“申遗的正面意义,包括纠正历史的遗憾。”单霁翔认为,申遗会保护遗产的品质和价值。另一方面,申遗不仅是为了旅游,更是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上世纪80年代起,单霁翔开始在北京市规划部门工作,1992年起担任北京市规划、文物等部门领导。他说,北京的城市规划,是分散集团式布局,有中心大团和十几个边缘集团。经过几十年的圈层式发展,北京有了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到2002年已经扩张到六环。每一期城市总体规划,最先突破的就是人口。人口不控制,城市建设规模就得不到控制,北京的土地承载量、水资源承载量、环境承载量都不足。要想做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疏解非首都功能。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和人口。2018年底,北京市委市政府带头搬迁到通州,目前雄安新区也正在建设中。这些都有助于减轻北京老城区的沉重负担。

今年5月出炉的北京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从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间,北京的常住人口正在从中心城区向“边”上流动。城六区常住人口十年合计减少72.8万人。作为核心区的东城、西城两区,人口合计181.5万人,比2010年减少了34.7万人。

如今,北京老城区已经告别大规模拆迁,进入了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的有机更新过程。

2019年6月,北京市启动首个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试点,涉及西城区菜市口西片6.5公顷面积,上千户居民。那些住在平房区直管公房的居民,可以自愿退还房屋使用权,并获得补偿及安置。随后两个多月,275户居民签订申请式退租协议。

2020年8月,菜西片区又在北京率先启动申请式改善工程。施工方公司推出基础型改善、平层型改善和浅下挖型改善三类“套餐”,由居民自愿提出改善申请。

单霁翔说,他曾考察过多个采取申请式退租政策的地区,比如像菜西片区、白塔寺片区,一半以上的居民选择了离开,特别是年轻家庭

关键词: 中轴线 申遗 古都 之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