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之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原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舒乙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4月21日14时1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消息传来,文化界、出版界人士纷纷表示哀悼,网民们也纷纷留言“一路走好”。
曾积极呼吁保护老北京及大运河
“太可惜了,他身体一向很好,6年前的一场脑溢血就倒了。他的逝世是文化界的损失。”87岁的周明曾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一大早接受采访时,他难掩悲痛之情,“我们会永远怀念舒乙,我现在心里乱,很难过。”
舒乙病重这些年,周明曾去看望过他多次,“每次看心里难受,他躺在那里,眼睛看着天花板,浑身插着管子,也不会讲话。”周明说,舒乙是特别有朝气的人,这些年就一个人躺在那里,不认人不说话,他夫人和家属一直照料,非常辛苦。
“他继承了他父亲对北京的熟悉,对北京的宣传,对北京的热爱,这点在他身上表现浓烈。”周明说,老舍作品对北京历史、风貌、人物都有大量呈现,舒乙对这些点点滴滴都了然于胸。。
周明说,舒乙对北京文物古迹非常熟悉,他在政协的很多提案都是对北京故都的保护、开发,他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北京有的四合院一度乱拆乱建,他发出呐喊,“他还经常带着北京文化界的朋友到市区、郊区的文物保护单位考察,我就经常跟他到很多郊区的寺庙,很是感动。”周明说,舒乙口才很好,对北京古建也非常熟悉,每到一地,他都能讲出这些古建的来龙去脉,关于如何保护,如何修复,提出的都是具体意见,彰显出他的智慧。
而据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舒乙面对北京旧城区里成片的胡同和四合院迅速消亡的现实,他与全国政协委员梁从诫、弥松颐、李燕联合提出“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十条紧急建议”,担当起保护老北京的历史责任。
2002年至2007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致力于对城市文物及文化遗产的保护,写了《京杭大运河,残缺的辉煌》《隋唐大运河,地下的辉煌》和《江南运河,水乡的辉煌》三篇考察实录,积极呼吁保护大运河。他认为,运河和长城一样是伟大的奇迹,一样了不起。
为中国现代文学馆倾尽心血
“舒乙为了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筹建奔走呼号、倾尽心血。”舒乙的老同事、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于润琦回忆。
1985年初,于润琦与舒乙差不多同时调入中国现代文学馆老馆。“建立现代文学馆是巴金等老一代文学家的夙愿,舒乙始终遵照巴老的意愿,全身心地投入文学馆的筹建工作。”刚开始,在万寿寺老馆办公时,条件非常简陋,整个馆只有一部电话,就连副馆长舒乙也只能到传达室去接电话。“他在任何工作人员面前都没有架子,没有人觉得他是个官。他体恤大家,让一些业务部门弹性工作,自己却每天都坚持坐班,兢兢业业。”
筹建期间,尽管舒乙已经是花甲之年,但工作起来完全不知疲倦。“他的身体特别棒,精力充沛,永远都有创新的想法。”在他的策划下,中国现代文学馆专门引进了影视人才,对老一辈作家进行追踪采访,留下了珍贵的影响资料。“这些工作其实并不是作协要求文学馆做的,但舒乙非常主动地去承担,他主持策划的巴金、茅盾、老舍、冰心等一系列展览都非常出彩,办得有声有色。”
在舒乙不断的奔走下,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的馆址和资金终于到位,于2000年5月开放,舒乙也正式担任该馆馆长。“当了馆长之后,他不仅要负责征集、策划、采访、展陈等统筹工作,也要负责琐碎的馆务工作,可以说是一肩挑。”于润琦表示,正是在舒乙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现代文学馆终于成为一座集文学展览馆、文学图书馆、文学档案馆以及文学理论研究、文学交流功能于一身的多功能博物馆。
“文学馆许多设计都是有创意的,舒乙和我们几个天天在外面跑, 看古建筑,看新设计,所以,文学馆建筑后来吸收了很多古建筑的优长,也吸收了新设计的优长。”周明特别提到,文学馆门把手用的巴金老人的手模,这正是舒乙的创意。而文学馆的馆徽设计的是红底白字的逗号,其意在一是中国现代文学始于标点符号的诞生;二是该馆对作家与作品的收藏与研究,永远不会终结。这其中也有舒乙的创意。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巴金老人的创意,而在文学馆建设过程中,舒乙就和周明等几位一起去上海,亲自到巴金那里汇报,每次巴金都特别认真听,还说“谢谢你们”,并表示将来早日建设后,将和冰心、萧乾相约,到文学馆剪彩。
舒乙还和姐姐舒济、妹妹舒雨、舒立一起,把齐白石最有代表性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等世人广知的四条屏,以及傅抱石、林凤眠的画,约16件重磅作品留给了现代文学馆,成为镇馆之宝。
将北京一草一木留在心里
“我想到有这一天,但这一天来的太突然了。”北京出版社编审杨良志说,76岁的杨良志曾是北京文史馆馆员,他曾编辑过《老舍胡絜青藏画集》,因此和舒乙相识于多年前。
杨良志说:“舒乙太爱北京了,关心北京文化,对大家有求必应,这句话不是空的。”他记得,北京出版社曾开办北京文化讲座,舒乙应邀欣然而来,不仅讲北京传统文化,讲老舍,还自带幻灯片,让观众大饱眼福。为了宣讲北京文化,舒乙只要有空都会去,而请他题书名、题词他也一概应允。
2015年8月13日到8月19日,“品读北京·北京出版集团2015精品图书台湾巡展暨两地出版文化交流活动”在台湾举行,舒乙带来的“文学与艺术的相遇——齐白石与老舍、胡絜青”讲座,让台湾朋友听入了迷。舒乙告诉大家,老舍、胡絜青收藏的100多幅齐白石画作捐献给国家。他还一一讲述了精品收藏背后的故事,介绍其艺术价值。
让杨良志印象深刻的是,那一年台中阴雨连绵,在一家古老的书店,要举办老舍文学讲座,讲座晚上7点钟开始,但观众稀少。“我心里想这么少的人也就是应付下,走走过场吧。”当时舒乙身着白色西装,精神矍铄,出乎杨良志的意料,舒乙仍旧像正式讲座一样,花费一个半小时谈老舍的作品、老舍和朋友们的交往,就仿佛面对的是满屋子听众一样。
杨良志曾参加过舒乙80岁生日聚会,席间,舒乙告诉大家,他日后一是想写点散文,二是画一些画,三是整理父亲母亲的藏画。关于舒乙的散文,杨良志记得,舒乙曾住在安定门附近,往南看是波光粼粼的护城河,他常常会在护城河边散步,把北京草木全留在心里,并化为一篇篇动人散文。而那些回忆父亲老舍的散文更是动人,他还写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往事,写巴金、冰心等。关于舒乙的画,并不拘于水墨还是油彩,中西混搭,他画了北京故宫、北京名胜风景,也会在海外旅游随时画风景画、人物画,他还画过塞纳河畔的恋人。“他的画带有灵气,他画故宫石砖缝的小草,常常用独特的眼光看待古老遗迹的生命现象。”杨良志说。
和家人一起把书画宝贝捐给国家
“很吃惊!悲恸!”4月22日凌晨,正在工作室创作的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得知舒乙去世的消息后,接受了记者专访。
“尽管舒乙先生这几年一直没有苏醒,但我总觉得他就在我们身边。”据悉,舒乙在2015年因突发脑溢血后长期住院。前年,吴为山曾去医院探望,“他住在重症病房,我去了之后,他的家人很高兴,说只有那一天,舒乙先生的眼睛睁开了,我听了心里也有一丝欣慰,希望他能醒过来。”
吴为山回忆,他与舒乙神交已久。2013年底,舒乙代表姊妹首先提出愿将父母珍藏赵之谦、翁方纲、傅山等明清书画珍品14件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在沟通过程中,吴为山详细阐述了中国美术馆的藏品序列和学术定位,并表示尤为希望家属能够补充捐赠一些近现代艺术家的美术作品。舒乙随即调整捐赠意向,并同意中国美术馆在其家藏中补充遴选现代艺术作品。于是,任伯年、吴昌硕、陈师曾、齐白石、傅抱石、林风眠、陈半丁、王云等一批近现代艺术大师的精品得以入藏中国美术馆。
“舒乙先生非常慷慨,这些作品填补了中国美术馆在收藏中的很多空白,它们不仅仅是绘画作品,更记载了当时的艺术家以文会友的经历,具有史料和文献价值。”吴为山说。为大力弘扬捐赠精神,中国美术馆这几年以多种形式不定期地展出过这批珍贵的作品。
就在那次捐赠后不久,舒乙又找到吴为山,请他为中国战略情报专家阎宝航塑像。原来,老舍与阎宝航是好友,舒乙也非常敬佩阎宝航这位“看不见的战线”上的英雄,希望帮他的子女完成心愿。“当时他说多少钱,由他来付。我想,舒乙把家里的宝贝捐献给国家了,我也应该表示我的态度。”吴为山决定,免费为阎宝航塑像。后来,该作品一件陈列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一件赠送给了俄罗斯。“我到病房告诉舒乙,你交给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放心。”
在与舒乙的交往中,吴为山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如果用民间的话来讲,舒乙先生是‘好多事’的人,但他的‘多事’不是为了他自己,他有一种社会责任感,所以才被称为社会活动家。他的风度、风采、风骨、风范令人难忘,中国美术馆人会永远记住他,我也会永远记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