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一年,在荧幕上轮番登场的是一张张形形色色的青春面孔,不变的是一波又一波粉丝对新晋偶像的热情拥趸,以及各种节目“爆梗”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居高不下的热度。据艺恩数据发布的《2020年中国偶像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偶像产业总规模或超1300亿元,青春态爆款网络综艺助推偶像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快车道。
四月中旬,一年一度的团体选秀综艺节目又进入到白热化阶段,《青春有你第三季》《创造营2021》《乘风破浪的姐姐2》也都将迎来“成团”时刻。据悉,今年下半年,互联网视频平台及各大卫视还会有多档选秀综艺节目将要播出。
进入第四年,“成团”之外,爆款团体选秀综艺节目还带来了什么?
打破套路寻求创新
2月18日,新青年励志综艺节目《青春有你第三季》拉开帷幕。在节目片头,一组镜头回放了过去几年各大平台选秀节目的经典片段。在片尾,一个核心问题出现——“团体选秀带来了什么?”
节目给出的答案是“机会”,但同时也提出“机会”背后的“问题”,例如观众对同类型节目的“审美疲劳”,偶像的“千篇一律”“业务能力不强”等。而这些问题也是所有对选秀综艺节目报以关注的人,心中共同的疑问:偶像选秀节目每年不断出现,同质化内容和桥段反复上演,如何还能做出一档仍旧被大众认可并接受的综艺节目?
“一档节目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并不代表我们什么都不做。”短片的末尾这样写道。在今年的赛程中,节目将目光投射到偶像产业的各个环节上,并从中获取到创新灵感。
首次亮相不是唱跳舞台,而是让119位训练生接受来自30家媒体的提问和质询。而在这场“意料之外”的初登场上,有的训练生谈吐得体、情商高,有的性格形象反差萌,还有的紧张但却真实可爱……这些个性化因素让节目在初期就打造出有记忆点的选手群像,增加了观众对之后舞台表演的期待。
而在舞台表演方面,节目也创造性地增加了一个“我想”舞台的环节。所有训练生从选歌、编曲、编舞、舞台概念等细节上就参与到幕后的创意设计中。训练生与制作团队沟通舞台主题、呈现效果的过程也被搬到了节目中。一些过于天马行空的设想也展现出了部分训练生作为“菜鸟”的青涩感。
“这是我们将态度和实力相融合的一次舞台考核。希望鼓励每个人都勇敢地思考男团究竟要用舞台展现什么?打破以往大众对于男团只是‘卖人设’‘没实力’‘没个性’的刻板印象。这也对应了本季节目的口号——‘用自己的路子和世界过招’。”爱奇艺小怪兽工作室负责人、《青春有你第三季》制片人吴寒对记者说。
据不完全统计,近4年来推出的选秀类综艺节目超过20档。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下,打破套路寻求创新成为一条必由之路。
更加专业的选秀综艺人
三月末,在北京工作的小宇作为观众来到了河北廊坊大厂影视小镇,参与了《青春有你第三季》公演环节的录制。当天共有6首歌曲、12组舞台依次登场。
“每一个舞台结束后,都会有一群工作人员上台根据歌曲主题再重新布景一次,短则十几分钟,长的超过半个小时。”小宇对此印象深刻。
作为一名“老秀粉”,小宇早期就开始关注国外的一些选秀综艺节目。2018年,《偶像练习生》刚推出时,由于舞台服化较为单一曾被粉丝们亲切地调侃为“土偶”。“现在不管是主题曲还是公演舞台,明显能感到节目包装越来越精致了。”小宇感叹道。
“三年过去了,我们在节目的各个细节上确实有很多的进步和优化。”制作人吴寒表示。例如舞台不再是一味地追求视觉冲击,而是更能从主题概念去整体设计;形秀编排不再是一味追求唱跳结合,而是更加从容地使音乐编排和舞蹈设计相互呼应;摄像剪辑的镜头概念,不再是机械地转播和录制,而是通过镜头语言去增加更多肉眼无法感知到的视觉冲击。
“专业领域的从业者确实越来越多,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但也同时需要每一个从业者能够更加努力地精进自己的业务水平。有了量变,下一步我们应该一起努力创造质变。”吴寒说。
出道了,然后呢?
每逢年末,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许多粉丝应援组织都会自发梳理自己偶像当年的工作行程。而从罗列的行程表中,除了为数不多的晚会表演、粉丝见面会、综艺录制,更多的行程是直播带货以及参加各种商务代言活动。曾有观众调侃,唱跳偶像在成功出道后,还是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带货主播”或者“种草博主”。
尽管每年各类偶像团体综艺选秀节目都会给大众输送数百名新鲜面孔,但偶像出道后的出路何在,“出道即巅峰”依然是整个行业的痛点。
从赛时节目里的中插广告,到赛后各类商务代言,偶像的商业价值往往首先被挖掘出来。粉丝围绕偶像所做出的直接或间接的购买行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被概括为“粉丝经济”,成为偶像产业的重要一环。
但商业资源也让粉丝们感到“又爱又恨”。对粉丝来说,商务的青睐意味着明星的号召力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但过于密集的商务行程也消耗掉了部分寄希望于偶像依靠实力出圈的“事业粉”的追星热情。
“粉丝文化以‘偶像养成’为最突出特征,越来越强调流量明星与粉丝个体成长的伴生性,因此除了常规的线下追星活动,青少年粉丝群体也深度参与到明星形象运营的商业活动之中。”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认为,这就意味着需要更深刻地理解当前广大青少年粉丝群体,真正有效地引导他们建构起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一方面,新一代青少年应当端正追星的心态,以精神的成长、独立和完善为目的,避免被资本撬动、裹挟的粉丝经济所绑架;另一方面,从家庭到社会,都应当努力为‘90后’‘00后’等新一代青少年提供充满包容、尊重的成长环境,尽到各自应尽的义务,而不是对于粉丝文化采取污名化的、物化的和想当然的态度。”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靠平台推动的偶像行业,的确让很多公司完善了自己的训练生培训体系,市场运作都在与时俱进,但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偶像产业仍需构建更完整健全的生态。
“偶像产业的发展需要引导明星在自身职业素质和商业机制之间做好平衡。依托于粉丝文化发展而来的新型偶像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行业,需要不断培育,予以正向引导,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孙佳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