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三星堆考古发掘引来全世界目光。日前,央视在三星堆直播时连线了《盗墓笔记》作者“南派三叔”徐磊,这一做法立即引发考古界和网友的强烈不满。然而,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用知名IP带动考古发展没什么不好”“盗墓小说只是文学创作而已,又不是宣扬盗墓”,更嘲讽他们太“玻璃心”、过于“上纲上线”。
“考古”“盗墓”,在考古界眼中,这是两个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词。一个为国家利益、一个为一己私利;一个合法、一个非法;一个发掘保护,一个掠夺毁灭;两者差别巨大,水火不容。
现实中,因盗墓给考古研究造成巨大损失的案例数不胜数。考古者对盗墓贼痛恨至极,甚至双方还会发生冲突,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就曾回忆自己在发掘工作时表示,“我不敢随意外出,怕盗墓贼加害于我……”可以说,两者之间势不两立。
与此同时,考古工作长期被污名化为“官盗”,尽管考古人一直澄清呼吁多年,但至今,网上仍有不少人把考古学与盗墓混为一谈。
所以,当盗墓元素出现在了考古现场,难免会让考古人痛心疾首,连南派三叔自己都说“太惶恐”。这么多年,考古人被误解怕了。换位思考,他们不希望盗墓小说作者“科普”考古,完全可以理解。
更何况,考古工作本身就是长期坐冷板凳。去年“留守女孩”钟芳蓉选择北大考古系引发舆论关注,不少人指指点点,认为她应该选择更赚钱、更热门的专业。相对于其他物质回报丰厚的职业,考古工作实在是一份甘于奉献、乐于清贫、与孤独为伴的职业。无数考古工作者默默无闻的牺牲与付出,才让公众看到伟大的文明遗迹,这是一份值得被尊敬、被关爱的职业。
所以,当他们心中的神圣净土被冒犯时,我们有何理由指责他们太过敏感?考古成果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和震撼,而我们能为考古做的,却少之又少。除了给予他们支持和声援,别无其他。
虽然这次向大众科普考古的做法并不合适,但是我们也不必因噎废食。考古这门“冷学”要获得关注、获得流量,借助媒体传播推广,本就是理所应当的事。这些年,《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唐宫夜宴》等节目的出圈,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传统文化。考古文化亦是如此,如何讲好中华文明、中国故事,需要我们多多思考、不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