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间小屋,全年365天24小时都亮着灯,照亮每一个路过这里的心灵。
在厦门沙坡尾闲逛时,我偶然遇见了一间奇怪的咖啡馆。起先,是被它花花绿绿的外墙涂鸦吸引了。只见毛坯外墙上写着:“全年365天24小时不间歇。全开放、纯免费、不关门、不关灯。共享自由温暖空间。”
走进屋子,房间很大,有漂亮的花、文艺的画,上下两层。大厅墙壁上也画着涂鸦,一楼原木桌上摆放着三套茶具,几位客人正在喝茶聊天。楼上是个阅览室,书架上摆满了书,阅览桌上铺着花布,放着绿植,干净、素朴、静悄悄的。
这样的场所竟然是免费的。我一边赞叹一边不解。桌边喝茶的一对小情侣招呼我过去喝茶。小情侣热心为我泡了茶,告诉我,他们是从四川慕名过来喝茶的。“这是厦门的乌托邦,是理想家的家,一个永远敞着门开着灯欢迎你来的温暖的巢。”他们说。
原来,这间理想而温暖的共享咖啡馆,是一位80后小伙子发起的。小伙子姓邵,是名退伍军人。当年从部队退伍回家,生活由热闹的群居变成冷清的独处,他极度不适应,于是和朋友在沙坡尾租下一间房,除了自住,也接待各路朋友。朋友们来来往往,一开始,他给每位朋友都配了把钥匙,为方便进出。时间久了,索性就不锁门了,私人空间逐渐变为开放空间。
后来,陌生人也进来歇脚了。再后来,小小的房不够接待客人了,小邵索性就租下一间更大的房。为了省钱,他出去捡来一些别人不要的家具、旧瓷砖,自己动手改造柜子,自己刷墙、铺瓷砖,最终将空间打造成一个没有主人的兼具咖啡屋、茶室、书房的多功能场所。每一个进来的旅人都可以成为它的主人,自助泡茶、喝咖啡、读书……想在那里待上多久就待多久。饿了,还可以免费使用冰箱里的食材,去厨房里自做美食,家的氛围无处不在。
那天,和我们一起喝茶的还有一位台湾老人。他退休之后来厦门小住,这里成了他最喜欢待的一处场所。“因为这里年轻人多,可以解闷,我多了一个说话的地方。”老人如是说。他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他退休前的故事,津津有味并神采飞扬,像在描述一位传奇人物。我接收到了他内心的喜悦,于是很乖地配合他做一名合格的听众。
对一个怕闷的老人来说,有人倾听是最开心的。“‘莫兰蒂’台风还记得吗?登陆厦门那年,那风,可真的呜呜呜地吓死人。附近有一对母女,住在危楼里,担心房子要被台风刮倒,就来这里借宿了几天。这里不愁吃不愁睡啊。”老人说很多客人会自带礼物过来,自发来维护这个空间。这里喝的茶、咖啡,甚至桌上的花、楼上的书、冰箱以及冰箱里的食材、厨房里的餐具全是客人们带来或捐助的。
“沙坡尾附近有不少外来打工人员,他们也喜欢来这里休息。起初,他们不注意个人形象,夏天打着赤膊,拖着拖鞋就进来了,说话的时候,还把大臭脚搁在凳子上,被说过之后就有改变了。谁不想做个文明人呢?他们现在都会主动打扫卫生了。”老人哈哈大笑说。在这个没有主人的共享咖啡馆里,唯一要求是每位客人得遵守《路灯守则》:不喧哗,不浪费,随手清理垃圾,物归原位,离开前做好卫生,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这里。
在这个如沐春风的地方,我还看到墙上贴有一张A4纸,纸上写着:“如果您是XX牌粉红色化妆包的主人,请您与我联系,我的电话是XXX,东西我给您收好了。”这一定是某位好心人写给陌生失主的吧。
这间小屋,全年365天24小时都亮着灯,照亮每一个路过这里的心灵。你进来歇脚也好,过夜也行,离开时也不必留下任何联系方式,仅记住生命里有这么一段温暖的光阴,就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