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需要跟自己谈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回望2020这一年,我过得太辛苦了,一切只因为,岁初我动了一个念头:让真正的生活降临。
话说那天是元旦,我躺沙发上看综艺,本来还挺高兴,播广告时随便瞅了一眼四周,忽然就觉得愁云惨雾的。
地板上被阳光照得通透的尘埃,书架上摆放得乱七八糟的书,刚从眼前晃过去的小孩,缩水的格子衬衫吊在身上,领子缩在里面,我还记起他最近考砸了的成绩,我自己也强不到哪里去,不管工作还是生活都松松垮垮的,都四十多岁了,我的生活居然还没有到来。
我的生活应该是啥样呢?说出来好像有点羞耻,算了,就说出来吧,我打小就觉得,像广告片里那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广告片里永远窗明几净,地板干净得可以穿着白袜子走来走去,孩子乖巧聪明,那个温柔又知性的妈妈,不说是一望而知的人生赢家吧,但一定是已经建立了清晰的秩序感,能够自如掌控生活的那类人。
2018年底我在日本待了一段时间,感觉满大街的女性,看上去都是这类人。曾去日本人家中做客,他们家不但能光脚穿白袜子,连冰箱背面,浴缸反面,都是要定期清洗的。斗室里始终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高级感呼之欲出。
日本的妈妈会给孩子做很漂亮的便当,包在很漂亮的漆盒里,外面再裹一张包裹布。虽然超市里有盒饭,但是那个同时也是非常优秀的职业女性的妈妈说,让孩子吃盒饭,孩子在同学面前会感到丢脸。便当里有妈妈的爱,长大了也会想起“妈妈的味道”。
坐在房间里喝茶,觉得时光像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缓缓流过,海德格尔那句“人,诗意地栖居”,在这里,可以做不那么形而上的解释。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想到那些被我弄得乱糟糟的一切,我觉得我欠它们一个道歉。
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其他皆是过渡,只是由于我一贯懒散,过渡的时间未免太长了一点,我很担心,到我七十岁时,我还觉得,我的人生并没有开始。
眼下就是那个关键时刻,我应该启动了,过上一种更紧凑、更高效、更加井井有条的生活,就像我看到的一句话:你未必要拥有更多,但你可以让你拥有的一切处于最佳状态。
比如说,我拥有一个娃,拥有一份自己还算喜欢的工作,拥有一套不算大但还可以遮风避雨的房子,我就应该尽我所能,把这一切规整好。
目标是立下了,真正要落地,才发现,人各有命,凭一腔勇猛并不能人定胜天。
我习惯早上写稿,以前都是五点起床,写一个半小时送娃上学,在这期间叫个锅贴包子外卖。现在发愿做高大上的早餐,磨豆浆烤面包煎牛排要一个多小时,就得再提前一个小时起床。
好容易可以坐下来写稿,没有收拾好的厨房没放进洗衣机的衣服又在四面八方喊我,让我感到如鲠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针毡,整个状态像贾母说王熙凤:“丢下笆儿弄扫帚。”如果这时娃再问我袜子在哪里,更是分分钟要爆炸,你看,本来想让娃体验“妈妈的味道”,最后变成让他感受“妈妈的怒火”。
关于孩子的学习,我原本参考各种育儿公号,制定了一套自认为很完美的鸡娃方案,但这些方案都没告诉我,娃不大可能那么配合地做个工具人。没有一点点防备的我,遇到娃全方位的抵抗,想想我操劳一天,奋不顾身地鸡娃,还落得这种待遇,不由得悲从中来,险些大哭一场。
崩溃是不是所有完美主义的归宿?反正是我的归宿。我崩溃了。我坐在飘窗上,像是风暴中心,听见家务、工作、孩子的功课呼啸着在不远处旋转,越积越多,我不知如何迎战,只好刷着手机想,让我休息一下,先做点心理建设。
最后的结果总是,这种心理建设耗尽了我的心力,几个小时啥也没干,还觉得特别累。深夜沮丧得简直想哭,不无戏剧化地对自己说,你余生里最年轻的一天就这样随随便便过去了,你就是谋杀了自己的那个人。
许多次这样自我折磨之后,我觉得需要跟自己谈谈,回望这段日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首先,在大部分情况下我只是在焦虑“焦虑”本身,而非当下的问题。
比如说,当我为工作上的顺利而焦虑时,真的是在焦虑这个工作吗?还是困在“焦虑”本身不能走出来?近乎麻木地刷着手机,大脑停滞,并不能解决问题,但能让我可以暂时不面对焦虑这件事,虽然,手机玩到发烫时,那种挫败感会变本加厉地卷土重来。
这是啥“心理建设”?根本就是“心理破坏”好吗?拖得时间越长,要做的事就显得越难。逃避虽不可耻,但是真的一点用也没有。
其次,有些事是华山一条道,只能迎难而上,但还有一些事,并不是非如此不可,我们还有更多选择,比如说,放过自己。
别把自己看成宇宙第一责任人,任何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就算你勉为其难地扛下来了,相信我,你的脾气一定会和工作量一起成正比地增长。
比如说,我曾千辛万苦把家里弄整洁,整个家都成了禁地。家里人稍稍弄乱一点就会惹得我火冒三丈,家变得美好了,大家的心情不美好了。所有人都觉得活在我的治下,我辛辛苦苦把自己变成人人都想反叛的独裁者。
那些“看起来美好的事”,不一定是必须做的事。我前面不是提到我给娃做高大上的早餐吗?奈何娃不肯捧场做气氛组,还经常愁眉苦脸地表示没胃口,气得我差点撂挑子。有天心灰意冷地随手拿个剩馒头在微波炉转两圈,夹一片火腿,两根榨菜,娃吃得特别香,说明天还要吃这个。好像,也可以啊。
馒头夹火腿,哪点比面包牛排差了,家家都可以有自己的风格,不必被所谓的“中产风”绑架,找到自己的节奏,比什么都好。
(鸡娃,网络名词,就是给孩子打鸡血,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