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天赋与基本功,这些京剧名角还有个秘诀

2021-03-07 15:00:29

来源:互联网

京剧自诞生以来,涌现了诸多知名的表演艺术家。这些名角,为什么能演绎出经典剧目的神采?为什么能塑造出那么多鲜活的历史人物?除了惊人的天赋与扎实的基本功外,还有一个秘诀,那便是修身养性,勤习书画,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获得艺术的滋养。

“同光十三绝”中的书画家:梅巧玲长于汉隶

京剧自诞生以来,涌现了无数知名的表演艺术家。从第一代“同光十三绝”开始,这些名角不但各有所长、技艺精湛,而且独树一帜、冠绝群侪。其中有几位,还是书画家。比如四喜班班主、著名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就是个酷爱优秀传统文化的艺人。他很年轻时就加入了四喜班。四喜班一向是以班中名旦多而著称。而梅巧玲之所以很快脱颖而出,关键就在于他比诸伶更懂得文化的重要性。

戏剧史家王芷章在其《京剧名艺人传略集》说:“其说白则更词峰犀利,人莫能穷,以长读《通鉴》《三国志》等书,故对于韵语古典,随口辄出,与交皆为文士辈。同治中声誉尤盛。”而《名伶十三绝传列》,记述得更为具体:“一时景和堂(梅的堂号)中,名士往来如过江之鲫……巧玲以与文士交游久,颇善笔札。于汉隶八分尤称独到,得者宝之,好读史鉴谈掌故,治艺之余,手不释卷,更工鉴赏,汤盘汉铛,过目厘然,士大夫转求教焉。”这条文字不仅说到梅巧玲善书法,八分隶书,堪称独步,其读书,手不释卷,所以他扮演的各类角色,才能出色当行,高人一等,这与他体会人物之深有关。他对文本中的词语,无论是市井俚语,还是典雅深奥的古词,均无障碍。

正因为梅巧玲酷爱优秀传统文化,故多请文人编创剧本,因此四喜班创作的新剧最多,到今天还能够在舞台上演出的有《雁门关》《梅玉配》《五彩舆》等连台本戏。新编剧目也甚多,如《盘丝洞》《胭脂虎》《玉玲珑》《得意缘》等。

“四大名旦”和前“四大须生”中的书画家:梅兰芳拜名师学画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四大名旦”和前“四大须生”。这些京剧艺术家更深知传统文化中的书画和演戏的亲密关系。比如梅兰芳大师,非常善于绘画佛像和花卉中的梅花。只要有空就会在他的“辍玉轩”书房中绘画。民国初年,梅先生继他的第一出歌舞剧《嫦娥奔月》之后不久就又创作了另一个舞剧,即至今依然上演的《天女散花》。这一出久演不衰的名剧,就是梅先生在朋友家看到一幅仕女图,他默默地伫立观看许久,他被画上仕女的扮相、手势以及服装和扬起的飘带,打开了思路,从而编了这出《天女散花》。不但下凡的仙女的扮相、服装受到这幅画中仕女的启迪,而且那被观众喜爱的绸舞,也是从仕女的飘带上联想出来的,而且越来越和敦煌壁画上的飞天仙女相似了。梅大师深有体会地说:“我学画是为了丰富表演,从中悟出色彩、线条、图案对称的道理,对我的化妆、服装、道具得到借鉴、提高。”

梅先生初学画画,是哪一位老师教的呢?是齐白石的知己、人品画技俱佳的王梦白,后来他又向多位国画大师陈半丁、齐白石、徐悲鸿、汤定之等问业,并与这些大画家交谊深厚,尤其与齐白石先生过往甚密。据说齐白石画的牵牛花,花大如碗花色鲜艳,画得就是梅兰芳家里的牵牛花。由此可知,梅大师所演的人物,为什么那么舒卷自如?为什么妆容那么雍容华贵,又厚重大气?为什么服装总是花色调和,既鲜艳又稳重?原来,这一切都和梅大师深厚的文化积淀有关。后来,梅大师蓄须明志,不演戏了,就办画展、卖字画,所以绘画成了梅先生不可缺少的宝贝。

另外,尚小云也是能写擅画,荀慧生的山水画是名师教授,很有水平。在他的拿手新戏《丹青引》中,因为他扮演的角色是一位女画家,根据情节和刻画人物的需要,他还要现场边唱边作画。一段唱唱完了,一幅水墨丹青也画成了。所以荀派的继承人,没有国画的基础,还真动不了这出戏。而程砚秋先生,青年时在恩师罗瘿公的督促下,诗词和书法都有一定的水平。因此他才能够给剧作家翁偶虹介绍清人焦循的《剧说》,才能诞生《锁麟囊》这出名剧。

在老生方面,前“四大须生”余叔岩和言菊朋,都有极高的传统文化修养,尤擅书法。余叔岩善米书,字非常纯正规范;言菊朋正楷、行草都很有功力,中规中矩。所以余、言扮演的人物,都有一股书卷气,所演唱的唱腔,也都非常空灵潇洒。言菊朋拿手杰作《卧龙吊孝》,无论人物的唱和念,都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很多后辈艺人非常崇拜余和言深厚的古典学问。笔者挚友马长礼曾多次跟笔者说:“我要有余三爷、言三爷的学问,那我的人物扮出来就会比现在帅多了。”

近现代京剧名角与书画的渊源:李万春夜绘扇面

近代的京剧艺术家中,喜欢书画且精于书画的人就更多了。比如著名武生表演艺术家李万春先生,年轻时就拜在了大书画家张大千的门下。所以他作的画,常常落款为大风堂门人李万春。万春先生以花卉见长,所绘的牡丹、牵牛花、兰花、桃花都非常精彩。李万春是著名的武生,在舞台上所唱的都是武戏,刀枪并举、拳打脚踢;刀光剑影、翻扑腾跃,这和他画花花草草有什么关系吗?表面看,似乎关系不大,实际上,绘画对他艺术风格的建立和情绪的提升都有很大的作用。1963年夏秋间,刚刚从西藏调回来的内蒙古新华京剧团,要去上海、武汉、南京等一带去巡演。这些地方多年没有演出了,万春先生非常兴奋。就在临出发的头天晚上,我们在李家做客,已经晚上九点多钟了,李先生突然说要画画。那晚,李先生画的是扇面。家里拿出几十把素白扇面,李先生调色濡笔,开始作画,一时兴起,画了几十把花卉扇面。那上面画的都是各种各样的花草、石头、草虫,结束时已经是深夜三点多钟了,大家都犹无困意。我们都劝李先生赶紧休息,他却说:“不累不累,我兴奋极了,这回上海的戏一定会唱得非常成功,我浑身都是劲头。”瞧瞧,这就是书画的作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李万春先生与旦角艺术家张君秋、吴素秋,还有袁世海、刘雪涛等多次到大画家许麟庐家,边求教、边作画,而且还多次合作,共绘佳图。

不久前,北京荣宝斋举办了“三人行——齐白石、李苦禅、许麟庐艺术联展”,展出齐白石及两位爱徒的作品。除了杰出的艺术成就外,师徒三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中国戏曲无限热爱。李苦禅先生能唱京剧武生,居然能“票”大武生戏《铁笼山》。许麟庐先生不仅对余派老生素有研究,与余派名票张伯驹交好,与伯驹、潘素伉俪每到一起,谈画说艺,乐此不疲。而每年的10月18日,恰恰是麟庐先生与其夫人王龄文女士的共同生日。每到这一天,向许先生学画的京剧艺术家都云集到许家,大家共同作画一幅,以祝贺二老的双寿。麟庐先生哲嗣许化迟曾向笔者展示两幅合作画。一幅《双寿》,许麟庐先生题字曰:(张)君秋六十六岁画蟠桃并书双寿两字,(吴)素秋栽黄菊,年六十六,(王)令(龄)文画酒罈,许麟庐七十三补梅一枝。

另一幅大家合作的佳作,也是祝贺许老夫妻双寿时所绘,此次参加绘画祝贺的京剧艺术家和书画界名流更多。90岁书法大家萧劳亲题:麟庐令文伉俪双寿。参加作画的有(周)怀民补梅、七一叟(秦)岭云补瀑布、郭传章写石、(胡)爽庵墨竹、卢光照画蝴蝶花、(许)麟庐栽兰、李万春画菊、(张)君秋老少年、吴素秋补绿牡丹。真是群贤毕至、各展所长。

当下,奚啸伯的再传弟子、曾受欧阳中石调教的老生名家张建国、张建峰,还有同样受教于欧阳中石的杜镇杰,书法都相当了得。尤其是张建国,演了许多成功的文人戏,如《范进中举》《董仲舒》以及最近演出的《嵇康托孤》等。他所塑造的这些文人形象,潇洒飘逸,又稳重敦厚,举手投足间有一股儒雅之气。北京京剧院马派名家朱强和其弟子张凯近年来也下功夫学习齐派书画,师徒常常共作一画,或师画景,徒配石;或徒绘花,师配虫,是其师徒业余生活中一大乐趣。

您瞧,为什么那么多京剧艺术家喜欢书画?因为这是一种艺术修养,一种艺术气质,是京剧演员整体艺术的一部分。

关键词: 除了 天赋 基本功 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