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160余件“牛主题”文物亮相国博
紫气东来·老子出关铜像。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牛,不仅是农耕时代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伙伴,也是从古至今人类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昨天(9日),“牛事如意——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在国家博物馆南8展厅面向公众开放。商代晚期兽面纹青铜鬲、西汉立牛青铜钺、清代粉彩耕织图尊等与牛有关的重点文物亮相。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牛事如意——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中遴选与牛有关的文物和艺术品160余件(套),其中既有融汇牛角形象的商周青铜礼器、颇具特色的古滇国青铜器,也有不同历史时期与牛有关的雕塑、绘画作品。
依据老子出关、牛郎织女、吴牛喘月等历史典故绘制的图像让传奇故事更加形象生动;描绘渔樵耕读的书画、瓷器承载着农耕社会最朴实的夙愿和期待;盘车图、豳风时序歌图、嫁娶图等将牛与世俗社会紧密相连;牧笛图、秋郊归牧图等绘画作品则在虚实之间抒发着古人对山水田园的向往情怀。观众均可以在展品上感受到古人的“耕读”情结。
展览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翟胜利介绍,从器型上看,观众可以看到牛的形象出现在商代时期的青铜器、汉代壁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像石、唐宋玉制艺术品以及清代的陶瓷上。比如,作为交通工具出现的牛车,则频繁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贵族的墓地壁画上。
据介绍,本次展览分为与牛为伴、牛为艺源、春牛颂福三个单元,从生产生活、历史文化、艺术雕绘等各个方面系统展示牛的历史、文化和与牛有关的节俗信仰。兽面纹青铜鬲、陶牛、古滇国立牛青铜钺、粉彩耕织图尊、耕织图册、十二生肖陶俑等重点文物均面向观众亮相。
翟胜利介绍,其中,西汉立牛青铜钺来自神秘的古滇国,其古滇式青铜钺上多装饰有牛、熊、鸟等动物形象,且配有雕绘精致图案的漆木手柄,显然已经脱离了实用功能,显示了牛在古代人眼中具有的“通灵”效果。
另一件重磅级展品清代粉彩耕织图尊则反映了古代社会,尤其是统治阶层对于农耕文化的重视。此瓷尊表面环绕着一周诗画对应的耕织主题装饰,明显具有劝课农桑的意味。尊上部为雍正所作纺织诗文和对应画面,下部为康熙所作农耕诗文和对应画面。
同样,仿明人嫁娶图手卷也很吸睛。此手卷绘制了明代民间嫁娶的场景。画面中,新娘在迎亲队伍的鼓吹声中骑青牛前往夫家。手卷尾部绘有骑驴、马或青牛的人们前来参加婚礼的内容。观众在展陈中能欣赏到多幅农耕为主题的画卷,感受古人的“耕读”情怀。
紫气东来·老子出关铜像。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牛,不仅是农耕时代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伙伴,也是从古至今人类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昨天(9日),“牛事如意——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在国家博物馆南8展厅面向公众开放。商代晚期兽面纹青铜鬲、西汉立牛青铜钺、清代粉彩耕织图尊等与牛有关的重点文物亮相。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牛事如意——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中遴选与牛有关的文物和艺术品160余件(套),其中既有融汇牛角形象的商周青铜礼器、颇具特色的古滇国青铜器,也有不同历史时期与牛有关的雕塑、绘画作品。
依据老子出关、牛郎织女、吴牛喘月等历史典故绘制的图像让传奇故事更加形象生动;描绘渔樵耕读的书画、瓷器承载着农耕社会最朴实的夙愿和期待;盘车图、豳风时序歌图、嫁娶图等将牛与世俗社会紧密相连;牧笛图、秋郊归牧图等绘画作品则在虚实之间抒发着古人对山水田园的向往情怀。观众均可以在展品上感受到古人的“耕读”情结。
展览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翟胜利介绍,从器型上看,观众可以看到牛的形象出现在商代时期的青铜器、汉代壁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像石、唐宋玉制艺术品以及清代的陶瓷上。比如,作为交通工具出现的牛车,则频繁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贵族的墓地壁画上。
据介绍,本次展览分为与牛为伴、牛为艺源、春牛颂福三个单元,从生产生活、历史文化、艺术雕绘等各个方面系统展示牛的历史、文化和与牛有关的节俗信仰。兽面纹青铜鬲、陶牛、古滇国立牛青铜钺、粉彩耕织图尊、耕织图册、十二生肖陶俑等重点文物均面向观众亮相。
翟胜利介绍,其中,西汉立牛青铜钺来自神秘的古滇国,其古滇式青铜钺上多装饰有牛、熊、鸟等动物形象,且配有雕绘精致图案的漆木手柄,显然已经脱离了实用功能,显示了牛在古代人眼中具有的“通灵”效果。
另一件重磅级展品清代粉彩耕织图尊则反映了古代社会,尤其是统治阶层对于农耕文化的重视。此瓷尊表面环绕着一周诗画对应的耕织主题装饰,明显具有劝课农桑的意味。尊上部为雍正所作纺织诗文和对应画面,下部为康熙所作农耕诗文和对应画面。
同样,仿明人嫁娶图手卷也很吸睛。此手卷绘制了明代民间嫁娶的场景。画面中,新娘在迎亲队伍的鼓吹声中骑青牛前往夫家。手卷尾部绘有骑驴、马或青牛的人们前来参加婚礼的内容。观众在展陈中能欣赏到多幅农耕为主题的画卷,感受古人的“耕读”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