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镇博会,年度课题大咖齐聚安仁

2020-12-16 15:25:20

来源:榕城网

10月16日,一年一度的中华文化促进会文化城镇博览会(简称ICTE“镇博会”)第三次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盛大启幕。

本届镇博会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邑县人民政府协办,中华文化促进会文化城镇协作体、华侨城西部投资有限公司、西安曲江智造文化旅游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联合中华文化促进会文化产业协作体、中华文化促进会全国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并得到重庆华侨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大力支持,再一次由成都安仁华侨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轮值。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的拐点之年,为了更好的实现“以会促展”目标,为组委会代表、参展单位代表、轮值单位代表、特邀嘉宾和专业观众提供更具精准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学术观点、政策解读和行业趋势研判,本届镇博会特策办年度课题研讨会“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共谋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之道。

在文旅融合中,究竟应该遵循什么、传承什么才能让历史鲜活起来?如何让优秀的文化渗透在当代人们的生活中、融合在血液里并传承发展下去?融合时应该坚守的底线在哪?该怎样阐释这些历史文化价值?又怎样将它们与人们的情感相连?

本届镇博会上,都一一作出了解答。

在10月17日的主题研讨会上,首先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中华文化促进会文化城镇协作体主席董亚平分别从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等文旅融合的三个层面,分析了如何以人为本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并表示:“文化是旅游的基本内涵和核心价值;旅游是展示文化、传播文化、发展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文化旅游相互融合,才能实现文化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随后,来自文旅行业的多位专家分别对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课题研究框架与阶段成果分享、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国家政策深度解读两大方面进行了分享。

在上午的课题分享中,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旅游系主任白凯,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学院院长白长虹,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学钢,现场分享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课题研究框架与阶段成果,希冀与参展、参会的政府和企业代表充分对话交流,为国家课题和基层实践搭建沟通桥梁。

白凯教授在课题分享中指出,目前国内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表现为:当地原有资源环境利用不合理、地方文化传承发扬不足、原住民参与度不够,这些问归根结底是由于地方缺位、情感营造不足造成的。

他表示,建设特色化小镇切勿大拆大建,应该保持其原有的机理与形态。地方情感营造可以通过空间营造和地方赋予注入情感,地方赋予又可以通过实体景观细节处理和地方文化塑造整理完成。

其中,地方构成要素由山水景观、娱乐景观、生物景观、生产景观和文化景观五部分构成。而地方情感营造策略应该内外结合:对内营销培植员工情感,对外扩大旅游营销市场,用“以人为本”的情感化服务,建立容错保障免责机制,充分释放员工服务积极性,提供人性化、灵活话、创意化的服务,向游客传达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

白长虹教授在充分认同白凯教授观点的同时表示,文旅产业发展要满足人们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满足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但现有研究缺乏聚焦产业视角的幸福价值挖掘。

他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民对幸福的理解和诉求也在变迁,亟待从学理上探寻幸福产业的“幸福运行”规律和内在机制,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幸福指标体系。通过立足产业视角进行系统化研究,从而弥补理论建构与产业实践之间的缺口。而《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提升国民幸福指数研究》的课题就是要研究幸福产业内涵、概念体系与理论逻辑,研究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幸福价值与功能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提升国民幸福的机制与路径,研究国民幸福指数的研究缘起与演变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幸福贡献,进而系统性地评估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提升国民幸福的优势、潜力与不足。

后疫情时代,整个文旅供给市场与消费市场持续快速重组,呈现出若干新的特征和趋势。文旅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文旅行业进化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文旅直播内容、文旅短视频内容创造了新的虚拟到达式体验,传统线下资源走上云端,云旅游、云看展、云赏艺、云拍卖触手可及。线上文娱消费模式升级,不断创造出新的付费体验模式,文旅资源的生命活力再次激活。

冯学钢教授指出,借鉴英国、韩国等文化数字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和成熟国家旅游业的经验,我们要牢固确立未来发展方向,不断创新、做足市场主体,不断地聚集社会力量,整合产业要素,守正创新,强化中国以内容产业为中心的软实力,强化中国文旅数字内容生产与全球服务,这也是全体文旅产业从业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17日下午,西安城墙管委会副主任吴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教授王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建筑学一级学科带头人汤羽扬,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副主任李方丽就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大遗址利用、文物建筑开放利用、博物馆馆藏资源版权等相关的国家政策进行深度解读。

大遗址利用方式不止于实施保护展示项目,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等,积极拓展利用方式和途径更为迫切。王璐教授通过几个精彩的案例,反向为我们解读了《大遗址利用导则》。

在大遗址保护方面,必须遵循“以价值利用”为导向,兼顾“相融使用”的原则。一方面,倡导建立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城市公园等文化场所,开展科研活动、文化旅游、艺术创作、节庆展演等,直接阐释展示大遗址价值;另一方面,在面对差异化诉求和土地矛盾时,适度允许不以价值传播为直接目的使用方式,通过低强度开发是适宜产业发展、社会服务、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最大限度的协调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实现大遗址保护与所在地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文物建筑作为历史文化实证及公众教育的作用始终未变,遵循原则从保护为主走向保护与利用并重 。近十年以来,随着国家对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视,文物作为重要的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其保护与利用的同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文物资源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在增强民族自信心等诸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对此,汤羽扬教授表示,文物建筑的开放使用,尚有较多技术层面的问题需要统筹和解决,譬如:评估开放条件拟定开放计划,选择最适合使用的功能,选择能够表达文物价值的方式,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展示设施的关系。

她认为,虽然各界对文物保护利用认识已基本统一,但由于文物类型、权属关系、管理运行等各类情况复杂,各地差异性很大,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文物建筑开放利用的具体技术方法,以保证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效果双赢。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加、藏品规模日益丰富。截至目前,国内已有2500多家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围绕自己的馆藏资源进行IP开发,各类文创产品收入持续提高,文创产品种类更加广泛。

正因如此,国家出台了《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试行)》,明确了授权内容、授权模式、授权流程和授权权利与义务。李方丽指出,该指引的出台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开展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的具体工作,属于非强制性规定,博物馆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参考其他文物保护单位可参考本指引开展授权管理工作。

以“创见,创所未见”为办会理念的镇博会,如今已成功举办三届。ICTE力求做到“In somewhere , For somewhere”,2020年10月16日至21日在华侨城安仁创意文化园举办的第三届文化城镇博览会,已经注册到会的专业人士、文旅综合开发项目操盘手超过300位,到会140个企业的资产总额超过4000亿元,142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7000亿元。

会期很短,未来很长;议题有限,思考无限。ICTE镇博会,让我们一起:创见,创所未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