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省湘乡市翻江镇党委、镇政府充分调动和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健康快速发展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今年翻江镇提出保底600万元、冲刺800万元的财税任务总目标,1—9月已完成税收451万元;截至11月底,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资产1.9亿元,预计将超额完成2.2亿元目标任务。
翻江镇充分挖掘乡贤资源,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将心比心服务民生,坚持在"贫地里刨食"、在点滴中积累定力和韧劲,实现发展"翻身"。这也是该镇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财税连续实现翻番式增长的根源。
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
"以前守着几亩山地,一年到头辛苦劳作收入只有几千元。如今镇里大变样,有了工厂做木材分割的工作,我一个月就能挣两三千元。"波比木业员工周冬吾今年56岁,是翻江镇的建档贫困户,此前在家里务农。
因为土地质量不好,庄稼产量也少,周冬吾家有时候都吃不上饭。翻江镇党委、政府在了解到情况之后,马上给周冬吾送去粮食,并分发种田补助的种子、化肥。周冬吾也被安排进了翻江镇波比木业有限公司,每天能在家门口上班,既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能够照顾家里。
周冬吾在波比木业进行木材分割
周仪英是波比木业负责人,今年55岁的她做起事来风风火火,充满活力。波比木业有近40名工人,半数以上是当地的贫困户和群众,还有不少五保户、残疾人,现在他们在掌握一技之长的同时,每月还有不低于2500元的收入。"虽然我不是翻江本地人,但在最困难的时候是翻江镇党委、政府招商引资给了我机会,并全力扶持企业发展,我有义务去帮助更多的人,把这份恩情一直传递下去。"周仪英说。
和周仪英一样,从2008年起,翻江籍企业家萧林波就走上了回乡扶贫助学的道路。
付秋莲夫妻俩和儿子、儿媳都疾病缠身,孙女小英正读初三,家庭十分困难。5年前,就在一家人为孩子读书费用犯愁时,在东莞发展的萧林波主动与她家结对帮扶,资助小英读书,同时帮助这家人解决生活困难。萧林波还经常通过书信鼓励小英,这两年,小英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这些年,萧林波资助的学生达100多人次。"故乡风光我风光,爱国更要爱家乡。我看到这些孩子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心里很难受,就想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萧林波说。
近年来,翻江镇充分挖掘乡贤资源,引导乡贤在就业扶贫、产业扶贫、贫困助学等方面各展所长、贡献力量,成为脱贫攻坚的好帮手。通过举办"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系列活动,成立了乡贤联合会,通过乡贤的互动合作,积极引导乡贤在脱贫攻坚中为家乡贡献力量。截至目前,已有58名乡贤通过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方式进行帮扶,还在捐资助学、修桥铺路、发展产业等方面参与脱贫攻坚。
翻江镇党委书记陈达说:"凝聚乡贤的力量是最好的力量,乡贤们都是本地的佼佼者,他们能带动更多的人和他们一起互动,贫困户也会在乡贤的身上学到更多的技能,这样不但能够从经济上达到脱贫效果,更能让贫困户在精神上得到提升从而走上致富路、小康路。"
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产业融合
岐山村位于湘乡市西北部,北面与宁乡市接壤,娄益高速、长韶娄高速穿村而过,高速公路出入口距村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但由于多年来村上以水稻种植为主,农业发展单一,且全村70%以上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农田抛荒较多,村级经济发展缓慢。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得想办法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今年,驻村帮扶队和岐山村"两委"多次探讨,决定开辟"精准招商、大兴产业"的新路子。驻村帮扶队和村"两委"拜访了邻村能人魏炎平,邀请他回乡投资、发展产业。
"村上有高速公路,有指挥部旧址,交通便利,场地也是现成的,回来搞个农业基地没问题。"看到岐山村及周边环境的优势,魏炎平欣然答应回乡投资创业,立马在岐山村挂牌成立了湘魏蕾生态农业科技公司分部,签订招商协议,流转了岐山村和邻村林章村大量土地,租下原娄益高速指挥部旧址作为公司仓库及办公场地,还安排同村合伙人文亮辉留下,全力推进基地建设。
目前湘魏蕾生态农业科技公司准备依托总部已有产销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优势,以岐山村为大本营,建设一个集"种、养、储、销"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集团,向周边辐射。"我们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新建一个冷链加工厂和仓储面积1.5万平方米的物流园,计划流转3000亩水田种植水稻,流转200亩耕地建蔬菜大棚,计划承包、养殖池塘50亩,建设猪场3万平方米。"文亮辉介绍,湘魏蕾生态农业科技公司还将联合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岐山村成立农业培训学校,给予当地农民更多种养殖技术指导。
"整个基地建成后,可解决500多人的就业问题,相信岐山村很快就会实现村无闲地、村无闲人,农民富、产业兴的目标。"岐山村李伯长笑呵呵地说。
陈达表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都是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农业产业化主要指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农村产业融合是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联动、体制机制创新等方式,跨界优化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配置,延伸产业链条,完善利益机制,发展新型业态,打破农村一二三产业相互分割的状态,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各类主体共生的产业生态。"
扶贫车间托起群众致富梦
荷花桥制衣厂股东李罗桥曾经是荷花桥村里的一名贫困户,2018年得知村支书李文才在家乡办制衣厂后,从广东回到家乡制衣厂工作,现在还入股了工厂,老婆也在厂里工作,两口子工资加分红一年有十几万元。
贫困户王秋香是聋哑残疾人,一度严重自卑,情绪低落。在制衣厂学习后,她变得越来越开朗,接受了一个月技能培训后成为正式工,每月能拿到1400元工资。现在的她对生活充满乐观,开心得像换了个人似的。
在翻江镇荷花桥村制衣厂的"扶贫车间",厂内朝气蓬勃,一排排日光灯下,40多台崭新的缝纫机排列整齐,50多位员工正在有条不紊的工作,只听见各台机器"唆唆"声响。荷花桥村制衣厂员工共52人,其中有21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包括55岁以下的11人,60岁左右的10人。给村里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安排就业,是翻江镇党委、政府的一项决策,荷花桥村"两委"也下足了功夫,探索出一条企业与贫困户双赢的新路子。
荷花桥村原有精准扶贫户111户、382人,2018年之前已脱贫100户、354人,其余11户、28人于今年11月中旬已全部脱贫。"致富路上,不落一人"是荷花桥村支部的庄严承诺。在过去的4年里,荷花桥村支委千方百计,铆足干劲,采取"支部+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大力发展产业帮扶,先后创办了2个龙虾养殖基地,1个家禽养殖基地,1个无花果种植基地,1个蔬菜水果基地和1个制衣加工厂。让该村贫困人口和就近的林章村贫困人口就业全覆盖,保证了农户有持续增收的渠道,有充分的择业余地。
下一步,翻江镇将制定完善的各类保障制度,克服制约经济发展的各种困难,积极争取资金扶持,对接相关扶贫政策,进一步把扶贫车间建好、用好、运营好,让扶贫车间成为贫困户发家致富的梦工厂,实现精准脱贫,高效脱贫,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将心比心,把群众事当家事
发展的"破局",关键在干群关系的"破冰"。翻江镇与娄底市双峰县、长沙市宁乡市搭界,曾是典型的"三不管"地带,社情民意复杂、矛盾纠纷多发。当地干部坦言,"老百姓指着鼻子骂是常事""每到综治民调考核,压力比山还大"。翻江镇党委、政府深入把脉发现,解决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关键是要创新社会治理,将心比心,化被动为主动,真正把群众事当家事去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让民生更有温度和热度。
"破冰"行动,首先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聚集发力。翻江镇脱贫攻坚任务繁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97户3488人,湘乡市28个贫困村,该镇一度占了6个。面对落后局面,从去年开始,翻江镇扭转思路,创新开展"如何脱贫、我有话说""户帮户亲帮亲"活动,组织"脱贫之星"评选,汇聚众心众智众力,鼓励贫困群众自力更生,推动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截至目前,该镇已全部脱贫,跟着党和政府的步伐向小康迈步前进。
受自然条件影响,一些村组布局分散,长期以来,饮用水问题曾是困扰翻江的"老大难",当地群众对此意见很大。翻江镇党委、政府下定决心、强力攻坚,启动了多年未使用的桃林水库水厂及吉长水库水厂,解决了涉及7个村的用水问题;投资500余万元建设完成农林、岐山等5个村集中供水工程,实现了安全饮水全覆盖。与此同时,村村通工程、道路拓宽提质、危桥危房改造、褒忠山风力发电项目等各类基础民生工程全面开花,翻江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近期,在翻江镇乡贤群里,大家对近几年来家乡的变化展开讨论,有乡贤觉得家乡的蜕变,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乡贤的实际行动,特意写下"翻天覆地主义真,江山锦绣新农村,大爱无私行千里,美益求美进百门,陈推新出谈项目,达权知变访瘠民,吴越同舟乾坤转,群策群力斩穷根",对政府的作为表示赞美和肯定。
陈达感言,"群众是最讲实惠的,也是最讲道理的。只要带着责任和感情办实事,让群众感受到我们的付出与努力,群众就会认可和支持"。在2018年综治民调考核中,翻江镇从上一年的后进乡镇跃升至湘潭市第五、湘乡市第二;获评湘乡市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优秀等次。今年的综治民调考核位居湘潭湘乡两级前列。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不仅让当地民风为之一新,也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与阻力,成为了企业经营、项目建设、财税增长最有力的保障。(欧阳军 曾祥兴 曹颖 谭国富 刘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