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2171亿元!金昌市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的现代之城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金昌市锚定建设新型工业化的现代之城的使命任务,坚持以市企融合一体化发展为基础,坚定不移强工业、兴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完善新型工业化政策,着力培育壮大“2+4”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20年的832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171亿元,年均增长21.1%;工业增加值从2020年的204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84亿元,年均增长18.6%;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6%,增速连续36个月位居全省第一,连续8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金昌市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政策体系,出台《金昌市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量化23项具体目标、确定8个方面30项具体任务,并配套实施年度推进计划、若干支持措施等系列文件,形成推进新型工业化“金昌方案”。认真落实产业培育“七大机制”,“一链一策”推动“2+4”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牵头培育的有色金属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填补了全省空白;镍铜钴新材料产业集群创建为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精细化工、电池材料产业集群创建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产业入选国家商务部第三批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项目;“2+4”现代化产业体系产值从2020年的48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985亿元,年均增长41.4%。
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引擎,引导龙头企业组建有色金属固危废资源综合利用等创新联合体,揭牌成立中国工程院吴爱祥院士工作站;甘肃省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中心落户金昌,实现民营企业建立省级创新平台“零的突破”。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布局实施高耐蚀康铜合金带材制备研发等重大科技项目,成功攻克光热发电用GH3625高精度带材生产工艺等难题,4N5无氧铜板材、磨砂面超软铜带等关键产品填补国内空白,0.05毫米“手撕镍”、0.05毫米超薄高精铜带等实现优化量产,国内唯一、全球首创的复杂难处理镍原料火法生产线顺利投产。
把数字化转型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路径,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累计建成5G基站1433个,10GPON端口1.5万个以上,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紫金云大数据中心形成5000个机柜服务能力,中科融合算力中心甘肃分中心高性能智算平台等上线运行,“电投云”“天翼云”等“八朵云”完成部署,“东数西算”业务承接能力大幅提升。加快推进智改数转网联,5G智慧矿山项目被评为全国“5G+互联网”典型案例,“数字基础设施集成”入选全国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现场安全管控方案入围工信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应用示范案例,培育认定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1家、累计创建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4家、省级数字化车间6家、5G全连接工厂2家、省级智能制造优秀应用场景4个。积极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机遇,谋划储备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项目229个,36个项目经工信部核准获得再贷款支持,已争取贷款13.79亿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