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青海省等多地近期陆续发布现存产业发展规划,聚焦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农业农村产业体系等重点内容,多措并举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青海省近日发布了其首个乡村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到2025年,高原特色种养业优势更加凸显,农畜产品加工业、乡村乡土特色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产业体系基本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届时,青海省乡村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生态青海、绿色农牧”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天津市的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也强调要推动产城融合、产村融合发展。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223万吨左右。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肉、蛋、奶、鱼、菜、果等鲜活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继续提高。计划到2025年,天津农产品加工业收入将达到1600亿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72%,休闲农业年接待人次将达到2000万人次,休闲农业年综合营业收入将达到50亿元,“津农精品”品牌数量将增加到200个。
重庆、江苏等地也陆续发布了相关的乡村产业发展规划,采取多项措施促进乡村产业稳步推进,重点推进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重点领域产业集群是加快落实乡村振兴的重点。而一、二、三产业融合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的增值空间。
产业旺则乡村兴。根据此前印发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到2025年,乡村产业体系健全完备,乡村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农业农村部表示,未来要加大乡村产业帮扶力度,重点发展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并进一步推进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销有效衔接、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聚焦短板、明确重点,推动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