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14万亿元!中国经济有怎样的韧性和潜力?

2022-01-18 10:30:26

来源:新华网

2021年中国经济年报17日出炉。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达1143670亿元,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预期目标较好完成。

这份经济年报有哪些亮点?释放哪些重要信号?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冲击下,中国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2022年,中国外贸将如何延续增长势头?有哪些问题需要关注?思客采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

2021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亮点?

徐洪才:总体上看,2021年我国GDP同比增长8.1%是来之不易的,在新冠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而且通胀压力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中国取得这样快速的增长确实不易,整体呈现平稳复苏向好发展的态势,具体来看可以说亮点纷呈,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一,全球通胀压力加大,美国通胀创下近40年新高,但是中国CPI比上年上涨0.9%,显然中国通过政策调整,通胀控制得不错,特别是跟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瓜果、蔬菜、猪肉、牛羊肉、鸡蛋等供给充足,生活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第二个是就业,202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比上年增加83万人。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平均值下降0.5个百分点。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降低,在民生保障方面做得比较好。

第三是外贸,据海关总署公布最新数据,2021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同比增长21.4%。以美元计价,进出口规模达到了6.05万亿美元,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关口,再上新台阶。

▲大批出口商品车在山东港口烟台港集结等待装船(2021年12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唐克 摄)

中国的新冠疫情在2020年一季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从当年二季度开始,中国的供应链、产业链全面恢复,在全球供应短缺的情况下,原来流失到越南、印度和墨西哥的订单流到中国。这反映了中国经济产业链韧性比较强,产业链完整,配套能力比较强。

第四是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稳步推进,2021年我们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上的成绩也是亮眼的,特别是在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领域,还有新经济领域,吸引资本投资增长速度都是比较快的,这说明结构在优化,质量在提升。

第五是金融体系比较稳定,能有效化解一些局部性风险。2021年下半年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一些脆弱的新兴经济体出现金融动荡,加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但是我国整个金融体系总体是相对平稳的,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对于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是有力保障。

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冲击下,中国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徐洪才:第一是疫情防控措施到位。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我们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措施得力,总体平稳有序,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健康安全环境。

第二,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2021年国内生产材料大幅度上涨,PPI居高不下,推升了制造业和中下游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市场主体的生存情况受到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保市场主体,特别是保中小微企业,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提供定向的普惠金融支持等,效果显著。

▲7月1日,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的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生产车间,工业机器人在进行跑合测试。

第三,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协同配合,逆周期与跨周期政策有机结合,在关注短期经济周期性问题的同时,更加关注中长期的结构性和趋势性变化,各项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坚持了稳中求进的总原则,所以当出现短期波动时,我们没有频繁地过度调节,而是把控了政策调控的节奏和力度,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四,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创新政策落地。比如我们在鼓励企业研发投入上,会有财政政策优惠支持。另外在营造创新环境上,资本市场也积极支持,特别是北交所的建立,专注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型创新企业,这些都是有助于创新,有助于资金流入创新领域,对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经济竞争力有支撑作用。

2022年中国外贸将如何延续增长势头?还需关注哪些问题?

徐洪才:2021年中国外贸一路狂飙,以美元计价,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展望2022年,中国外贸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未来面临的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2021年中国外贸6万亿的规模基数大,在这个基础之上如果还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会有一些挑战,2022年外贸会呈现回归常态化的趋势。

第二,随着2022年全球供应链逐渐修复,一些国外来的外贸转移订单或相对减少,疫情原因产生的国内外贸新需求也会因此下降。整体而言,我国外部的需求是减弱的。

第三,2021年我们PPI高位运行,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大幅上升,这个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外贸的出口。

下面来看机遇。第一个难得的机遇是RCEP对亚太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我们要充分利用未来进口关税降低,乃至绝大多数产品要实行零关税这一点,趁机扩大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参与到整个RCEP的分工体系中,要将规则为我所用,降低我们的经营成本并扩大出口。

第二,我们要通过改革创新来提升外贸竞争力。这方面可以做的内容很多,比如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开放等……这方面我们要尽可能跟国际规则接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释放改革开放红利,提升我们的竞争力。

第三,技术的创新是根本。我们要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中高端迈进,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创新,促进外贸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变压力为动力。

整体而言,未来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会上升,一般贸易的比重会上升,加工贸易的比重会下降,这是一个趋势。另外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估计从2022年二季度开始会逐渐回落,这对于我们的外贸也是有积极意义的。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我们外贸进口花了不少冤枉钱。原材料如煤炭、石油、钢铁这些商品价格如果大范围回落,将有利于我们外贸进口。所以,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

徐洪才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

监制:李晓云

编辑:孙惠 周佳苗 马宇聪

制图:赵薇

校对:付敬

关键词: 中国经济 韧性 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