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以我为主,稳字当头,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处理好经济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做好跨周期调节,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作为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报告,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一直备受市场关注。报告指出,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密切跟踪研判物价走势,稳定社会预期,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与上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比,此次报告没有出现“管好货币总闸门”和“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字眼。对此,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要由稳转为松,甚至是全面宽松。他说,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一直是“稳字当头”,这一点从未发生变化,变动的只是市场的预期而已。
张旭表示,下一阶段降准降息的概率都很有限。他也称,降准被部分投资者赋予了太多的象征意义,其实,降准和公开市场操作、MLF(中期借贷便利)一样,皆为央行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工具,其目的都是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这一点并无本质的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开始调整。今年6月以来,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信号逐渐明朗,欧央行也吹风将放缓购债速度。而报告明确释放出了我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增强自主性”的信号。
报告题为“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及应对”的专栏指出,当前我国面对的内外部环境与上轮相比有明显不同,发达经济体政策调整对我影响有限。我国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设计,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的外部冲击。
“与美国国债收益率前期的大幅上升相比,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且波动也小得多,这正是中国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的体现,也是我国政策自主性的写照。在美联储政策调整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央行仍会着力保持国债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中国国债收益率不会跟随美国国债收益率上行。”张旭说。
记者 张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