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新闻网讯(记者宋长春)日前,辽宁省正式印发了《“三篇大文章”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年)(1.0版)》,围绕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制定三个行动计划,为“十四五”期间推动辽宁工业振兴确定了新的目标、路径和抓手。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辽宁省将有哪些政策举措?又将如何推动落实?
3月31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开启‘十四五’·迈向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就此进行了详细介绍。
据了解,辽宁省的“老字号”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原字号”主要包括石化、冶金、建材等原材料及深加工行业,“新字号”主要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和未来产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申世英介绍,辽宁突出数字经济赋能增效,“老字号”要重点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布局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原字号”要通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建设,提升企业设备远程运维、工艺改进、运行优化和质量管控能力;“新字号”要做好场景资源和数据资源开放,培育壮大数字产业集群。
近期,全省谋划梳理了“十四五”时期技术改造、产业创新、新兴产业等一批高质量项目,计划或已经出台了10项配套政策文件。为保障政策落地,辽宁省将全力抓好10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在全省全面启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到2025年规上装备制造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0%。二是推动产业基础再造,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企业技术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三是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强链补链,推动一二产业协同发展,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上下游企业供需协作配套。四是加快制造业改造升级,推进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实施重点项目,培育示范企业和产品。五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支持企业利用5G、标识解析等新技术建设内网,依托24条产业链加快建设全省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打造特色化行业(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六是加快推动工业低碳和绿色制造,推动高耗能行业企业实施节能低碳技术改造,培育绿色制造示范单位,支持再制造技术研究和产品推广应用。七是加快培育壮大优质企业,做强龙头企业、培育单项冠军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同时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八是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设高品质钢铁和先进有色金属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冶金新材料比重达到30%以上。九是推动石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长兴岛—辽东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打造抚顺、葫芦岛、锦州、营口、辽阳等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十是推进菱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到2025年菱镁产业规模力争超过1000亿元。
同时,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今年将通过“四抓四促”,推动专项行动计划落实,力保各项工作开门红。
一是抓政策、促支持。加快制定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聚焦共性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精益管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采用补助、后补助及奖励的形式,重点支持重大项目、咨询诊断、试点示范、人才引育和新产品新技术产业化等。同时,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产业基础再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国家专项资金支持,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二是抓项目,促投资。打造一批高质量项目,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围绕智能制造、数字场景应用、“卡脖子”技术攻关、节能低碳技术改造、精益管理等领域谋划和推进一批重点工业项目。“老字号”重点从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等方向谋划;“原字号”重点从提高园区配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投资建厂等角度谋划;“新字号”重点从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谋划。同时,将建立省市县三级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对亿元以上重点在建项目开展定期调度,优化服务,推动项目尽快达产达效。
三是抓对接,促服务。制定《2021年产业链对接工作计划》,将围绕全省原材料产业链延伸,装备、食品工业上下游配套方面组织一系列对接活动。围绕数字化转型,组织需求企业“走出去”、解决方案企业“请进来”,为不少于500家制造业企业提供诊断服务,组织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大讲堂等活动,为工业企业提供对标学习样板,助推形成更多伙伴关系。
四是抓赋能,促转型。围绕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培育一批示范标杆企业,引导一批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育一批新型智能化产品,组织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一批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同时,支持企业从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坚持数字化制造业和数字化服务业同步发展,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同步展开,数字化转型和精益管理同步推广,通过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专家库和服务提供商名录,助推全省制造业企业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