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来政府部门办事,目的是办成事。而丹东社保中心最近开设了“办不成事”窗口,这是怎么回事?3月24日,记者带着疑问走进丹东市劳动保障大厦社保中心一探究竟。
三楼的快办大厅宽敞明亮,来办事的市民有的在窗口咨询,有的在排号等待,井然有序。与其他窗口相比,“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咨询的人稍显多一点。
“虽然叫‘办不成事’窗口,目的却是让群众‘办成事’。”丹东市社保中心主任曲立志介绍说。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就是专门解决群众办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难杂症”,让办事不顺的群众有地儿找、有人帮,确保难点、堵点有“出口”,群众办事不白跑、不扑空。
记者了解到,“办不成事”窗口,源自丹东市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工作——“应该办”。具体是指:“应该办、无政策障碍”的事项痛快办,“应该办、有政策瓶颈”的个案规范程序、特事特办,“应该办、有政策障碍”的共性问题创新机制解决。3月18日,丹东市社保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正式上线,并与12333联合电话开通“办不成事”反馈。中心工作人员认真倾听百姓诉求,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指导群众怎样才能办成事,让小窗口成为解决百姓难事、上火事的“灭火器”。
“刚贴上‘办不成事’标识不到1小时,就有30多名市民前来咨询,凡是百姓有疑惑的,不知道怎样具体办理的都可来找我们。”工作人员胡晓倩说。不过,这其中多数并不能算上真正意义的“办不成事”,工作人员根据市民反映情况给予明确答复。截至目前,到窗口反映的事务中,有两件业务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影响或制约,涉及的环节多、材料多,确实未能实现即时办理。中心受理后,已直接联系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工作人员,分析原因,以专办疏通各方梗阻,限期解决。
“推出‘办不成事’受理工作,是为办事受阻的企业和百姓提供更快捷的办成渠道。如果需要,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一并进行解答、反馈。通过这个窗口,逐步提高所有窗口的办事效率,发挥倒逼作用,让来办事的群众都‘办成事’。”丹东市社保中心主任曲立志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