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进核电、风电和光伏等清洁电源项目建设,大力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推动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十四五”开局之年,“绿色”“低碳”成为辽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全省上下提高政治站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绿色”“低碳”促进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守住绿色发展底线,对辽宁而言,已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今年2月,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明确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从空间布局、污染物排放、环境风险防控和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明确准入、限制和禁止的要求,要求各地各部门全面落实分区管控,坚决摒弃“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遏制盲目扩张过剩产能和发展高耗能项目冲动,守住高质量。
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把“降碳减污协同增效”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着力“提升气、巩固水、治理土、防风险”,扎实开展“百日攻坚”行动,严肃查处生态环境领域违法行为,努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今年1月份,全省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增加32%,PM2.5浓度同比下降35.5%;全省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同比分别改善37.7%、26.6%和12.1%。
辽宁是工业大省,能源消费偏煤、产业结构偏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碳达峰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部署。今年,我省将积极组织开展碳达峰行动,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及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摸清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分析排放趋势、研判峰值目标,统筹推进能源、工业、建筑、农业、林业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为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工作部署,日前,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碳达峰专题培训班,提高广大干部对碳达峰工作的认识,普及碳排放及碳达峰知识。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统计局及省电力公司等多部门参加培训,进一步提升认识、明确方向。
目前,我省已启动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工作,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相关任务指标已经进行了分解。省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正按照职责分工,结合编制指南内容,准备好相关统计数据及测算数据,全力做好行动方案编制。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关键。今年,我省提出以更大力度强化能耗双控。加强制度约束,出台意见,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源头把控。强力核减“两高”项目用能需求,将202个项目压减至43个,能耗由1.22亿吨标煤减至3212万吨。我省还提出大力推进核电、风电和光伏等清洁电源项目建设,推进辽西北清洁能源消纳工程,推进辽河储气库群等项目建设。
引导辽宁制造提升“绿含量”,培育试点示范是重要抓手。目前,我省已完成第五批省级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单位遴选工作,累计示范单位达236家。企业向“绿”已从被动变为主动。“十四五”时期,我省将通过开展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及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让更多企业加入“绿色阵营”,发挥带动作用。
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省各地纷纷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通过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推广绿色建筑,建设低碳社区,把“绿色”深植心中,绿色消费、出行、居住正逐步成为全社会的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