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连日来,在盘锦市大洼区新兴镇袁隆平院士专家工作试验站水稻基地里,工作人员搭建育苗大棚、准备春耕物资,为北方耐盐碱水稻良种的进一步筛选、繁育、推广做着积极准备。这标志着在去年6‰盐水灌溉稻种初步筛选成功的基础上,北方耐盐碱水稻良种繁育推广项目正式在盘锦启动。
盘锦地处辽河入海口,有大面积的盐碱地资源。2019年,袁隆平院士在盘锦高新区设立院士专家工作试验站,与辽宁中聚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筛选耐盐碱稻种。2020年,双方在试验基地初步筛选出耐盐碱及优质水稻品种30余个,其中科研难度最大的6‰耐盐碱水稻品种6个。今年,根据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袁隆平院士团队的工作计划,双方正式启动北方耐盐碱水稻的产业化推广和商业化运营,向“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迈进。
“今年,我们计划开展2000亩耐盐碱及本域优质水稻种子繁育及推广,并依托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团队的科技优势及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的区域技术优势,逐步将新兴镇5.3万亩耕地打造为东北地区首个全域优质稻繁育及推广基地。”辽宁中聚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潜说。
“亿亩荒滩变良田”计划的实践,将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让中国人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张潜说,“按照‘政府+企业+科研+农户’的四维供需模式,走以需定种、以企定品、以农定量的发展之路,将促进‘盘锦大米’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耐盐碱水稻种植产业,大大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
潘轩 本报记者刘立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