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自身的金融科技属性、助力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蚂蚁集团正紧锣密鼓开展业务优化行动。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11月至今的四个月里,蚂蚁集团平均每八天就会有一个新措施,今年3月份的举措高达7条。这些举措有些被媒体报道关注,甚至被网友讨论上了热搜,有些则不易察觉。
新举措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持续倡导理性消费和借贷
去年12月,一些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的花呗额度被降低了。不少网友反馈额度被降到了3000元以下。媒体报道称,花呗正在调整部分年轻用户的额度,倡导更理性的消费习惯。蚂蚁集团后续回应证实了这一消息,表示对年轻用户会谨慎授信额度。
大概一月之后,花呗、借呗在2021年1月又悄然上线了理性消费自助管理功能。这个功能把额度调整、设置消费提醒、调整支付顺序等功能集合在一起,并且在花呗、借呗的显要位置展示。这项调整当时被网友讨论上了热搜。
但花呗、借呗的另一个动作网友和媒体都没发现。如果你现在去查看你的花呗、借呗,会发现在使用时会展示综合年化利率。而以前,花呗借呗只展示分期手续费率或者日利率。对用户来说,这种成本提示显然是更直观的。当然这个举措也有监管大背景,银保监会曾发文提示互联网贷款不得片面强调日息低和优惠。
另一个不易察觉的动作是,借呗在页面推出了黄条提醒,提示消费信贷不能用于购房及偿还住房抵押贷款、投资、理财等。
与此同时,由于今年基金市场震荡起伏,今年1月和3月,支付宝理财平台联合机构接连发布投资者信提示网友市场过热不要盲目进场,建议投资者理性投资,降低对2021年权益基金市场的收益预期,均衡资产配置。
就在近期,有媒体曝出借呗在进行“贷款冷静期”的调研,有可能上线类似贷款政策。
梳理平台自律和治理责任
与此同时,蚂蚁集团似乎在重新审视平台自身的规范、责任边界。
3月2日,浙江成立了浙江金融科技伦理(专业)委员会。查看具体成员单位名单可以发现,蚂蚁集团也是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单位,只不过当时的媒体报道没有提及。
3月12日,蚂蚁集团公布了其制定的数字金融平台自律准则,以此“进一步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做更负责任的数字金融平台。”自律准则包括理财、保险、消费信贷、小微经营者贷款、芝麻信用五个板块,强调平台应保障数据安全、理性借贷、打击诱导营销和保护用户隐私等,平台建立严格的机构准入、清退机制,并接受社会监督,开放投诉通道。
在消费者保护方面,3月4日,支付宝理财平台与华夏、中欧、南方、诺安等近百家基金公司响应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出的倡议,持续开展投教活动,拒绝投教活动娱乐化。
春节前,在公安部国家反诈中心指导下,公益反诈防骗平台“安全学院”登陆支付宝,聚合了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公安机关发布的反诈防骗知识,通过短视频、防骗答题专场等方式,向网友介绍网络电信诈骗常见形式,协同公安机关帮助用户树立防骗意识,降低诈骗案件发案率。随后,借呗、备用金强化页面提醒,向用户提示备用金诈骗等新型骗局。
投入民生服务
公开信息显示,连续三年的花呗“春运火车票分期免息”在2021年春节期间再次重启,外来务工人员上支付宝领取春运火车票分期免息券,在12306网站和手机客户端购车票时都选择三期分期付款手续费全免。
1月25日,杭州市城管部门宣布率先引入支付宝的宠物鼻纹识别技术,用于建立宠物电子身份证。
整体来看,这些举措中,大约有40%和理性消费、借贷相关,有25%和平台规范、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业内人士认为,从中基本可以窥见蚂蚁可能的整改方向及未来发展重点。对蚂蚁这样体量的公司来说,这些变化会牺牲一些业务体量,但对大众、社会确实是更负责任的,长远看也有利于公司的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