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新闻网讯(记者田理)2月21日,沈阳市首次发布区域营商环境评估报告——《沈阳市各区、县(市)营商环境评估报告2020》,以“解剖麻雀”的方法,透视13个区、县(市)底数。在13个区、县(市)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中,浑南区位居榜首。一年以来,浑南区紧紧围绕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这一目标,勇于突破、敢于创新,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创建“浑南会客厅”,助企经营“加速度”。按照“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的“三化”目标要求,将政务服务模式从过去窗口“掌柜式”审批变为卡座“店小二”式服务,让审批人员与企业人员面对面、肩并肩,“零距离”交流。“浑南会客厅”成为全市首个集业务办理、自助服务、休闲娱乐、专人帮办代办等功能于一体的政务服务业务办理中心。组建了全口径、高水平、专业化的帮办代办团队,实行审批事项首问负责制、全流程帮办代办制,变企业跑为政府跑,让企业和百姓真正感觉到在浑南办事方便。
推行“0030”审批模式,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容缺受理、分阶段审批的基础上,推出《浑南区重点项目先批后审、以管代审实施细则》,将“容缺受理+承诺制”模式形成制度,采取“分段审批”方式,解决了制约项目落地的审批慢问题,确保企业在浑南“拿地即开工”。
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站服务办全程。按照省、市有关工作部署,浑南区发挥高新区、自贸区创新改革赋权优势,落实“一枚印章管审批”工作机制,精简机构,优化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为市场主体经营活动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组建行政审批局,将15个职能部门的25枚审批专用章全部封存,用浑南区审批局1个机构、1枚印章统管全部审批事项。人员由原来167人,缩减到64人,减少了103人,精减比例达62%。
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审批效能。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4+1”系列文件,推行“重管轻批”全新审批模式,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向“深水区”,“容缺受理”改革已实现涉企审批事项全覆盖,“先批后审、以函代证和以管代审”改革已选取60项审批事项进行试点推行,占全区涉企审批事项总量的一半。全面取消涉企服务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征各类税费20.7亿元,兑现产业扶持资金12.7亿元,帮助企业融资44.5亿元,因历史原因形成的87.6亿元企业账款全部清偿完毕。
大力开展营商作风建设,营造良好营商氛围。组织召开浑南区营商工作推进大会,开展机关“营商环境就是我”服务宣言宣誓和营商环境体验官等活动。通过主题活动,使全区上下牢固树立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和公仆意识,切实解决“上热中温下冷”问题,动员全区上下提振精气神、鼓足实干劲,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实现思想大转变。深入开展“万人进万企”主题活动,588名机关干部深入674家企业,帮助协调解决各类实际问题1500余项,重企安商氛围更为浓厚。
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社区政务服务驿站列入省级示范。结合浑南区“社区政务驿站”被列入省级建设试点的契机,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势,打造自助办、网上办和预约办“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将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引进社区,居民在社区即可完成涉民、涉企审批事项的查询和受理。在原有“全市通办”115项便民服务事项基础上,深入推进医保及公安共17项事项下放至社区,居住证、养犬许可证等6项高频事项实现社区“最多跑一次”。
巩固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切实提升全程网办率。落实“简政放权”,确保下放事项顺利承接。梳理政务服务事项,按照“应进必进、能进则进”的原则,全部纳入浑南区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公开办理。强化“一网通办”,完成10+1类政务服务事项录入2302项,所有审批事项已实现100%“最多跑一次”,并且100%可网办。
据了解,这次评价遵循“对标国际、聚焦本地、问题导向、边评边改、以评促改”的模式,参照世界银行最新的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并对照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紧密结合各区、县(市)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问题、目标、结果为导向,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监管与服务维度,聚焦市场主体和社会群众满意度,科学设置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获得用水用气、登记财产、纳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政务服务、市场监管等10个评估指标,适当调整二级指标的权重,彰显各区、县(市)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