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招股书:嘀嗒2020年上半年营收3.1亿元,上年同期1.87亿元,2020年上半年经调整利润1.51亿元。按照业务营收贡献,顺风车占据嘀嗒近9成营收,以搭乘次数计算,嘀嗒是国内最大的顺风车平台,2019年的市场份额66.5%。
对比年度表现,2019是嘀嗒的转折点,顺风车业务营收暴增,并开始收取网约出租车服务费,经调整利润转正。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跟滴滴安全整改,让出大块顺风车市场份额有直接关系,这个超车的窗口,也让嘀嗒有了成为移动出行第一股的机会。
“等”来的市场第一
在嘀嗒招股书中业务规模九宫格图的正中间,“中国顺风车市场份额66.5%”的字样最显眼,这个数据来自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是按2019年顺风车搭乘次数计量的,嘀嗒顺风车搭乘次数1.79亿,远高于第二名的6750万次。
论业务上线时间和营收贡献,顺风车之于嘀嗒的重要性均不可非议。2014年9年成立的嘀嗒,起家业务就是顺风车,至2017年10月又进入出租车市场。
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嘀嗒顺风车平台产生的营收分别是2770万元、7790万元、5.33亿元,分别占同期总营收的56.6%、66.3%及91.9%。2020上半年,嘀嗒顺风车产生营收2.72亿元,占同期总营收的87.8%。
可以看出,2019年嘀嗒顺风车业务不论是营收还是营收占比都有大幅提升,到2020年营收占比有所回落。
“这跟2018年滴滴顺风车发生安全事件有很大的关系,之前滴滴是公认的顺风车老大,事故发生后滴滴顺风车下线,嘀嗒作为为数不多的顺风车平台,成为大量滴滴顺风车用户的选择,嘀嗒的品牌知名度也从那时候开始提升。如果没有滴滴当年的事件,国内顺风车市场的格局大概率不是现在这样”,比达分析师李锦清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
这一点,嘀嗒顺风车搭乘订单量有直观体现,2017年、2018年嘀嗒顺风车搭乘订单分别是2360万份、4820万份,2019年增至1.79亿份。
订单量增长的同时,嘀嗒对顺风车业务的服务费也在悄然上涨,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顺风车平台,拥有约1920万注册私家车主,包括约980万名认证私家车主。2017-2019年,嘀嗒顺风车平均服务费率分别是3.7%、4.1%、6.3%,2020上半年是8.3%。
从不收费到收费
2019年,顺风车业务之外,嘀嗒的另一块业务网约出租车也开始贡献营收。当年8月,也就是推出网约出租车业务两年后,嘀嗒开始向出租车司机收取服务费。
嘀嗒在招股书中表示,目前,嘀嗒在86个城市提供网约出租车服务,与4个城市达成智慧出租车服务合作,嘀嗒对每次网约出租车行程的服务费设有特定上限,视地点而定。2019年平均服务费率是4.9%,2020上半年是5.9%。
从费率绝对值看,目前顺风车的费率高于网约出租车,不过两者都是逐年递增。对于这两块业务的平均服务费率未来的趋势变化,嘀嗒在招股书中并没有披露,针对北京商报记者的疑问,嘀嗒相关人士回应:“目前我们不方便对外评论。
受益于上述变化,嘀嗒营收开始从2019年猛增,2017年-2018年,嘀嗒营收分别是4893.5万元、1.17亿元,2019年该数据飙至5.81亿元。2020上半年,嘀嗒营收3.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6.2%。
2019年嘀嗒还摆脱了亏损,按照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2019年嘀嗒经调整利润转正,为1.72亿元,到2020上半年,该数字是1.51亿元。
“嘀嗒盈利除了市场的利好和营收来源增加外,还因为它的轻模式”,智察大数据分析师刘大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招股书显示,2019年嘀嗒经调整纯利率29.7%,2020上半年48.6%,这表明了轻资产业务模式的优势。不过,刘大伟也直言,轻资产模式有利有弊,这让嘀嗒业务拓展能力较差,六年来嘀嗒仅推出了顺风车和网约出租车两项主要业务,且局限在国内市场。
其实,这种谨慎的风格是嘀嗒高管团队的传统。以嘀嗒创始人宋中杰为代表的嘀嗒五位创始人,在2010年经营嘀嗒团时,就是以慢热著称,当时嘀嗒团曾长期处在国内团购行业前五,但抵不住巨头的高举高打,黯然离场。
运营风格造成规模困境
转场移动出行后,嘀嗒跟代表企业滴滴相比,节奏甚至不是慢半拍而是好几拍。根据招股书,迄今嘀嗒融资规模不足5亿美元,而滴滴已超过200亿美元。
正因为如此,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曾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嘀嗒想在用户规模和市场份额上起量很困难,因为现在移动出行企业间不是靠竞争,而是靠财团收购。滴滴通过一系列资本操作,已经成为市场巨无霸。嘀嗒一直是自己在做业务扩张。
冲击资本市场后,嘀嗒会否有所变化?招股书中的一点或许是个线索:“我们拟选择性地在中国出行市场的价值链中寻求战略合作、投资及收购,以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例如,我们可能会考虑通过投资或收购自动驾驶汽车公司以扩大我们的服务范围(包括部署自动驾驶出租车等),以深化中国出租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我们尚未物色到任何潜在投资或收购目标。”不过,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嘀嗒的上述表态或许只是套路。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年,嘀嗒网约出租车搭乘次数近1.1亿次,市场份额0.55%,较第一名的4.12亿次搭乘,2.05%的市场份额相去甚远。在顺风车市场,嘀嗒市场份额66.5%,第二名只有25.1%。
同样是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数据,在包括扬招出租车、网约出租车、网约车及顺风车的中国四轮出行市场中,顺风车的订单总数最少,在2019年只有3亿单,扬招出租车、网约车、网约出租车的订单总数依次是194亿单、98亿单、7亿单。
由于该报告并未披露2019年之外,扬招出租车和网约出租车订单,只能对比顺风车和网约车交易额年复合增长率,2019年之后,顺风车的增速更快,但是市场规模较网约车要小。之前大部分移动出行平台,都已上线网约车业务,但两年前,宋中杰就表现绝不推出快车和专车业务。
具体到行业竞争,嘀嗒在招股书中也提到:“我们面对激烈的竞争,并可能因竞争对手而失去市场份额”。最大的竞争对手则被公认为是滴滴,2020年,滴滴投入1亿元补贴“快的新出租”,而嘀嗒在2019年底账上现金才不到1亿元。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