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家电产业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愈发激烈,利润却每况愈下,家电制造企业向医疗设备行业跨界渐成趋势。不仅有国外的飞利浦、西门子等欧美家电企业。近年来,国内的海尔、海信、TCL等企业也开始布局医疗产业,如今格力也即将加入。
不过,对于家电企业来说,医疗市场到底是一片“蓝海”还是一片“荆棘”,还有待观察。
跨界医疗拟投10亿元
近日,董明珠在“疫情后中国制造业的新方向”论坛上表示,国家缺少掌握核心科技的医疗设备,存在短板。因此格力将在消费、工业两大板块的基础上,新增医疗板块,拟投资10亿元进军高端医疗领域。
据悉,在2月12日,董明珠公开透露格力已开始制造抗击疫情的医护产品后的第七天,也就是2月18日,格力便注册成立了珠海格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由格力电器全资持股,格力电器董事、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望靖东出任格健公司董事长。其经营范围包括第II类医护人员防护用品、紫外线消毒设备、生理参数分析测量设备、手术室感染控制用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等。
显然,格力涉足医疗产业,不仅是为疫情提供急需支援物资的举措。同时,这也是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为实现以科技为导向的全球化布局,格力在战略上其实有三个维度,分别是芯片、新能源和健康医疗。”泛博瑞咨询总经理贾东升介绍说,这三个维度分别代表着高科技领域新的资源蓝海。格力在三个方向上的布局是清晰明确的。
“而在如今这个时间节点将健康医疗提出来有一定战术性的帮助。”贾东升分析说,格力涉足医疗领域应该是有长期考虑,医疗服务是人们的长期刚需,这种需求经过此次疫情将会越来越大。
实际上,相较于其他家电制造龙头,格力电器在医疗领域的布局并不早。
早在上世纪90年代,TCL就成立了TCL医疗放射技术(北京)有限公司。2012年,TCL更是携手私募浩然资本合资成立医疗集团。2004年,海尔曾投资300万涉水医药流通业,成立青岛海尔医药有限公司,除此之外,海尔还实际控制上海海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海信成立了青岛海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与广药集团也于2017年形成合作。
除此之外,国外消费电子企业掘金医疗市场更是早有先例可循。美国GE、荷兰飞利浦、德国西门子等行业巨头已经深耕医疗设备多年,在该领域已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包括三星也于2013年就收购了美国一家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专业医疗器械公司,并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合作开发移动医疗产品和云技术等。
2月份业绩几乎为零
家电企业做跨界的尝试,很多时候究其原因都是因为 “家电的钱难赚”,家电行业竞争相当充分,市场又趋于饱和,家电厂商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利润相当微薄。而如今的疫情更是加重了家电企业的生存压力。
董明珠用一个数字诠释了如今格力的现状,她说:“格力2月份基本上一个月都没有销售,往年这一个月就销售100多亿元、200多亿元,今年几乎是‘零’。”
据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今年一、二月份,空调行业线上销售额同比萎缩24.3%,线下销售额同比萎缩37.8%。
“相比之下医疗设备40%—80%的毛利率的确有很强的吸引力。”有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围绕大健康、大卫生和大医学的全球医疗健康产业有望突破10万亿元市场规模。尤其中国,医疗器械需求巨大,市场规模增速远高于全球。
据wind、招商证券的公开资料显示,2001-2018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上涨至5304亿元,年复合增速22%,远好于全球仅3%-5%的增速。
是商机更是挑战
希望是有,困难也同样明显。事实上,进入医疗设备行业,要突破的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有医学专业的相关问题。
正如董明珠说的那样:“我不认为它是个商机,我认为它是一个挑战。”
海信医疗设备公司副总经理高川也曾表示,医疗电子行业准入门槛很高,如要取得一定收益和市场份额,投入十分巨大。而且,医疗设备现有采购体系比较封闭,后来者进入不易。
国际巨头长期建立的技术壁垒和品牌认知是一个挑战,同时医疗设备的特点是高投入、长周期、认证门槛高、见效时间长,需要新进入企业坚定、长期投入。
“我们需要对格力进入医疗领域持冷静态度,一味称颂可能是捧杀。”家电产业观察人士刘步尘表示,隔行如隔山,医疗产业的进入壁垒很高,这是和家电完全不同的领域,原有的经验难以复制,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才能拥有一席之地。尤其当前的市场已经被国外的强势品牌占领,那么国内企业一定要在质量上不低于现有品牌或者走差异化路线,才能取得用户信任,并形成持续采购。
“虽然中国的家电企业进入医疗行业的确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专利以及行业积累等。但是我仍然对他们的医疗情结饱含期待。”贾东升强调,中国的家电企业一向习惯于扎扎实实地经营、研发、生产、运营,这些都是很好的先天条件。将成本优势、品质优势、性价比优势用于医疗产业是有望得到迅速发展的。而格力作为国内领先的制造企业有很强的生产的基础以及技术研发实力,如果跨界到医疗市场,还是有一定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