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美零售(00493.HK)香港官网的“发展史”栏里,时间进度条停留在了2014年6月。
过去这8年时间,随着国内零售市场的日新月异,以及疫情的频频袭扰,国美的日子显然不好过,失意于商界的尘埃之中,令人唏嘘不已。
当前,双十一促销活动打得正酣,国美却突然爆出缓发员工工资的大料,这不禁让人深感诧异:难道这头零售大象要倒下了?
【资料图】
近日,“国美被曝停发员工工资”的传闻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据多家媒体报道,国美要求员工签署承诺函,其中包含自2022年10月起,公司在未来半年到一年时间里,员工工资可能延迟发放等内容。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承诺函中,国美表示:由于受到内外部复杂环境的重大挑战和影响,公司战略转型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但随后有媒体爆料称,多位接近国美的业内人士表示,国美正与厦门建发集团洽谈融资。一位国美内部人士说,“公司只是提示未来半年可能会出现工资缓发的情况,并不是说不发工资。”
无论未来半年延缓或者不发员工工资,“可能缓发工资”,就足以说明国美当前存在现金流紧张的问题。毕竟在目前经济环境和疫情冲击下,民营实体零售企业现金流压力都不小,出现资金问题已见怪不怪。
现金流问题早已有倪端
实际上,在此次曝出可能缓发员工工资之前,国美近期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就已看出其遇到了麻烦。
在10月21日,国美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因收入的下降造成了本集团部分应付金融机构贷款逾期;受此影响,本集团所持中关村(000931.SZ)股票被冻结,合计约5,500万股。本公司正积极与该等金融机构洽谈,以期得到良好的解决方案。”
那国美有多少贷款逾期了呢?
我们先看一下国美的债务情况。在今年6月底,国美借贷总额高达280.56亿元,占权益总额的176.42%。其中,一年内需偿还的即期计息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达229.02亿元;另外非即期计息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为30.66亿元。
但国美在今年6月底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24.09亿元,只有即期银行及其他借款的零头,可见国美短期偿债压力之大。
在10月28日发出的公告中,国美表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本集团逾期贷款约为人民币30亿元。
因现金流紧张,国美不得不缩减员工规模,今年6月底,国美的员工总数为25701人,而在2021年底为32278人,半年时间削减了超过20%(逾6500名员工)。尽管员工人数减少,但国美的管理费用不降反增,其中管理费用内的薪酬由去年同期的5.97亿元增至今年上半年的9.67亿元。
另外,国美创始人黄光裕在公司遇到经营困境的时候却大幅套现,打击了投资者信心。
根据Wind数据,去年12月22日以来,黄光裕多次从国美减持套现,累计出售了45.49亿股,套现金额约9.65亿港元。
黄光裕救不了国美
于2021年2月16日,黄光裕的假释考验期届满正式获释。
黄光裕出狱当天,资本市场反响热烈,国美股价飙升,收涨33.93%。随后数个交易日,国美股价不断上涨,一度创下2011年10月以来新高。
但热度没维持多久,国美股价开启了长期的震荡下行走势。截至11月3日,国美股价报收0.124港元,较黄光裕出狱那轮行情最高点削去了近95%。
这背后,是国美无力东山再起的落寞。
正式获释的第二天,黄光裕就在集团高管会上放出豪言:“力争用未来18个月的时间,使企业恢复原有的市场地位。”
曾经的豪言壮志,在快速变革的时代面前却是云淡风轻,国美输给了时代,黄光裕时代不复存在。
黄光裕回归后,国美加速了改革步伐,开启了“三板斧”——真快乐、折上折、打扮家,拟构建一个能集获客营销资讯、打折发券为一体的开放平台。同时,国美还踏足了垂直零售模式,展(线下精品体验)、销(线上线下全渠道自营+共享型供应链)、家庭电子类产品一体化解决方案、泛家电延伸产品及增值服务。
但在京东、苏宁以及天猫的夹击,以及其他短视频平台的冲击下,国美的战略转型显得雷声大雨声小。不但经营效益提不上来,公司高管层还出现了离职潮,致使公司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这也反应在了国美的经营业绩层面。
2017年以来,国美陷入了亏损的漩涡之中,2017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累计亏损额超过了220亿元。同时,2017年起,国美的营收也整体逐年下降。
门店层面,国美过去几年仍在逆势拓店,但随着深陷亏损泥潭,以及现金流出现了问题,国美自2022年以来不得不开始缩减门店规模。
在今年6月底,国美门店总数为3825间,其中关闭的门店数高达562间,新开门店数192间,净减少370间门店。
随着国内零售环境更为严峻,国美在三季度的经营业绩也较为疲弱。公司10月发布的公告称,“本年前三季度累计销售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将下滑约55%至60%之间。据此,预期本集团的2022年全年业绩将较去年出现大幅下滑。”
陨落中的国美,谁才是它的白衣骑士?
作者: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