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28分钟送药上门”的口号被大众熟知。
文丨直通IPO ID:zhitongIPO
(相关资料图)
作者丨韩文静
几经波折,叮当健康(原叮当快药)终于打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
9月14日,叮当健康如约登陆港交所。发行价12港元/股,开盘涨2.8%,至12.34港元/股;截至发稿前,每股12.1港元,市值162亿。
来源:截图
曾以“28分钟送药上门”的口号被大众熟知,叮当快药一度成为资本的“宠儿”。IPO前,叮当健康已经完成了7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金公司、软银中国、泰康人寿、奥博资本等机构。
与叮当快药在资本市场的火热不同,其创始人杨文龙显得低调不少。很少有人知道,知名药企仁和药业的创始人就是杨文龙,叮当健康则是他的二次创业。
最新版《2021年胡润百富榜》显示,杨文龙家族凭借125亿元人民币的财富,排名该榜单第582位。
这位年逾花甲的江西富豪,能不能靠叮当健康迎来创业的第二春?
仁和药业背后的创始人,再冲IPO
1962年,杨文龙出生在江西樟树的一个普通家庭。
1982年,刚满20岁的杨文龙去了一家医药公司上班,每天的工作是到樟树山区收购中药材。也是从那时起,他与医药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行业积累了十余年的经验和资源,杨文龙逐渐萌发出了创业的想法。2000年,杨文龙创办仁和药业。
深谙营销之道的杨文龙,迅速打造出了妇炎洁、闪亮滴眼液等爆款产品。依靠着歌手付笛声、任静夫妇的那句“洗洗更健康”的广告词,妇炎洁这款产品很快家喻户晓。
2005年,凭借“超女”“快男”等节目,仁和旗下的闪亮滴眼液火遍大江南北,“谁用谁闪亮”的广告语至今让人耳熟能详。2006年,仁和药业借壳上市,杨文龙也迎来了他的创业第一春,财富激增。
时间来到了2014年前后,仁和药业已经许久没有推出爆款产品,彼时,O2O的业务模式正在席卷各行各业。杨文龙决定追逐风口,开启二次创业。
杨文龙认为医药零售领域的O2O,或将是未来一大趋势。2015年,叮当快药正式上线,主打28分钟即时送药,后来也逐渐开拓了在线问诊、慢病与健康管理等业务。
像当年的“洗洗更健康一样”,凭借“28分钟送药到家”的洗脑式的slogan,叮当快药一战成名。资本也钟情于杨文龙的医药背景,纷纷押注,公开资料显示,上市前叮当快药累计融资超30亿元。
起初,叮当快药选择了轻资产的运营模式,不自建药店,而是与药店合作为其提供配送服务。但后来叮当快药逐渐发现,这种轻资产的模式难以保证送货的速度,公司接到了大笔无法准时送达的投诉。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2016年,叮当快药开始自建药房和服务团队。这种“自营药房+自建配送”的模式,显然为公司的运营成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这种重资产的模式在当时遭到了不少质疑,杨文龙回应道,“很多人以为自建配送团队成本高,这是误解,当配送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比与第三方合作成本更低。”
2020年,叮当快药宣布将加快战略布局,启动战略项目“千城万店”的城市布局。
然而,公司的扩张速度不及预期,杨文龙的雄心壮志最终败给了现实。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叮当快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4个城市共计设立了286家智慧药房,与“千城万店”的模板相差甚远。上市融资,似乎成为了叮当健康续命的唯一路径,杨文龙不得不硬着头皮,带领叮当健康闯港交所。
逆风上市,依赖竞争对手?
2021年6月22日,叮当快药提交赴港交所上市申请,同年年底,港交所披露资料显示,其上市申请材料已经“失效”。
叮当健康并没有放弃新的机会,于2022年3月更新了招股书。在资本市场的一波三折也表明,叮当快药“28分钟送药上门”的故事,还远远不够。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叮当健康想要扭亏为盈绝非一朝一夕。
2018年-2021年四年间,叮当健康的净亏损额为1.03亿、2.74亿、9.2亿和15.99亿,累计亏损近30亿。
最新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叮当健康亏损4.04亿元。也就是说,叮当健康几乎将过去几年的融资亏光。
一方面是自身的亏损困境,只能“烧钱换市场”;另一方面,面对巨头环伺的互联网医疗市场,叮当健康的表现也算不上优异。
上个财年,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营收分别达到306.82亿元、205.78亿元、73.34亿元。而叮当健康2021年营收仅为36.79亿元,与巨头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1年收入计,叮当健康在中国数字零售药房行业的市场份额仅为1%,而在该领域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0.0%与6.5%,显然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领跑在前。
杨文龙作为一名老“卖药人”,此前在市场也创下多个辉煌的成绩,但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他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新手。这位已经60岁的医药人带着叮当健康会战港股互联网医疗“三巨头”,多久才能打赢翻身仗还是个问号。
从营收结构来看,叮当快药的核心营收来源依然是医药零售。2020年,公司营收达22.29亿元,其中医药及医疗业务的占比常年维持在95%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从2020年开始,叮当健康的销售逐渐开始依赖第三方线上平台。目前,叮当健康近70%收入来自第三方线上平台。
这意味着,叮当健康一边与美团、饿了么等药品配送服务为竞争关系,另一边又要依赖上述平台的业务支撑,可谓是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竞争对手。
2021年,叮当健康来自第三方平台的收入为17.95亿元,缴纳佣金为1亿元;2022年第一季度,叮当健康向第三方平台支付的佣金就达到了2724.9万元。
内忧外患之下,杨文龙也开始给资本市场讲起新故事。“叮当快药不只是个药品大卖场。”杨文龙在2020年宣布,打造“医+药+检+险”闭环,加入快速检测和保险业务。
相比较卖药,叮当健康想要构建的“医+药+检+险”健康生态显然更具想象力。然而在“医、药”两方面,市场上的参与者众多;而在检测和保险方面,京东、美团等O2O平台未来同样有机会发展类似的业务板块。
如今,在京东健康和阿里大健康等巨头都已实现盈利的情况下,叮当健康仍没有找到盈利答案,整个市场早已进入一个竞争状态,叮当健康上市后恐怕没有多少蛋糕可以分食了。
(首图来源:官网截图)
你“在看”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