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海通国际拆价值7万的比亚迪撰写87页研报走红,后有中信证券拆价值30万的特斯拉撰写94页研报。不拆车就写不出研报?投入不小,意义到底有多大?7月19日晚,中信证券研究部高级副总裁丁奇回应称,“大家都在不断提升研究水平,卷是必然的,但更卷也是有难度的。”
中信证券俩月拆了一辆特斯拉
7月18日,中信证券发表《新能源汽车行业特斯拉系列研究专题:从拆解Model 3看智能电动汽车发展趋势》研报,引起广泛关注。
(相关资料图)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整个研报总共94页,拆解内容就有近80页。8位分析师中有六位是首席,包含了云基础设施行业、科技产业、新能源汽车行业、汽车及零部件行业、计算机行业等。
研报介绍,该券商经过两个月时间,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Model 3标准续航版进行了完整拆解,对特斯拉的三电、热管理、车身域、座舱域、驾驶域等进行详细分析,得出的核心观点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目前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600万辆,通过对Model 3这一智能电动的标杆车型的分析,以期厘清后续产业发展的可能方向,并称坚定看好中国智能电动化发展趋势,持续推荐宁德时代、比亚迪、德赛西威等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
卷商拆车写研报,中信证券不是第一个
其实,券商通过拆车写研报,并不是中信证券独创。据报道,2017年瑞银(UBS)的研究团队拆解了雪佛兰的博尔特电动车;2018年拆解了特斯拉的Model 3;2021年又拆解了大众MEB纯电专属平台打造的ID 3电动车。
2022年6月26日,海通国际发布名为《海通汽车实验室——比亚迪“元”细化拆解》的研报,篇幅长达87页。16人的研究团队花费3个月时间,动手拆解了一辆价值7万元左右的比亚迪元EV。海通国际团队也表示,希望用第一手的数据展示汽车零部件的详细细节。当时这份硬核研报也引发了热议,有观点认为拆车有助于了解汽车供应链,也有人称该报告大部分就是零部件介绍的堆砌,没什么“干货”,直言当前券商卖方行业内卷严重。
此次中信证券拆车同样令网友不解,难道分析师不拆个车,都写不出研报了,是真有必要还是在跟风?券商竟卷到如此地步了吗?7月19日晚,参与此次研报的中信证券研究部高级副总裁、云基础设施行业首席分析师丁奇在腾讯科技联合电厂、光子星球等发起的直播栏目中对相关质疑作出了回应。丁奇表示,其实海通国际的报告发布的时候,中信证券在处在拆解特斯拉的过程中,毕竟一个报告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是出不来的,“我们是并行的,相互之间并不知情,但是海通国际的报告在我们之前发布了,当时也是大吃一惊,原来大家都想到一块去了,不谋而合。”不过他坦言, “这个行业里确实有些卷,因为大家都在不断提升研究水平,卷是必然的,但更卷也是有难度的。目前也不知道会进一步研究到什么程度,只能拭目以待。哪怕是在半年之前,也很难想象现在要把这个研究做得如此之细。”
券商拆车写研报,各方看法不一
那么,券商拆车写研报意义到底有多大?相关机构和业内人士、投资者如何看?
对于此次中信证券拆解特斯拉的研报,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北青报记者,他认为,拆车写研报是一个严谨的行为,“拆车写报告,我认为价值很大,很有意义,这体现了研究机构的一个专业性,对行业的一个认真的分析,是值得推荐的。”
有证券从业人员向北青报记者表示,确实感觉到挺内卷的,拆车写研报有博眼球之嫌。不过,该从业人员也认为,对于投资者选股并长线持有还是有参考价值的。投资者是什么反应?各大股吧里,投资者对此吐槽颇多,有不少投资者明确表示:中信证券投入不小,却把产业链上市场耳熟能详的标的又推荐了一遍,对此表示颇为失望。
对于券商拆解新能源车的价值和意义,认证为财经博主的网友韩先生发文表示,花费巨资,多达数月,研报高达近百页,投入人力、财力和精力均不菲。这样的所谓研报更像是噱头,是炒作,是抓人眼球,没有多大实质意义。等推出报告的时候,这些新能源概念标的早已涨上了天,投资者如果据此买入,被高位站岗的概率极大,这些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庄家高位出货的一种诱饵,吸引跟风者接盘,庄家跑路。
韩先生还称,茅台的例子再鲜明不过,此前有券商花费巨大精力仔细研究茅台,把茅台公司的文化、生产线、管理、存货以及酒的品质等等研究了个遍,最终抛出了茅台要上3000元的论点,可即便是现在茅台也没能突破2000元。韩先生提醒投资者,不要一味迷信研究报告。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樊宏伟